倒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說,而是因為他們沒想好怎么說。這種事情本身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
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這本身就是兩個極端。
再者。荀子禮法并舉,甚至法看得比禮重。這一點從荀子的幾個學生就能看得出來,他教出來的可都是法家的大拿。
現在把荀子給抬出來,這是要干嘛呀?
大明不是以儒家治天下嗎?
你現在把荀子拿上來,難道大明要改了嗎?
只要荀子的思想得到重用,大明至少也是王霸雜治。怎么會有人愿意有這種事情呢?
身為一個儒門子弟,這種事情就不應該被提出來。
可是現在就恰恰有人提出貶孟子抬荀子,原本提出這事的人應該被視為異端,可偏偏現在朝中就有人愿意支持。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這事,所以一時之間也沒想好怎么說。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第一個搶著站了出來。
朱由校轉頭看過去,發現是都察院的崔呈秀,便笑著問道:“崔愛卿想說什么?”
此時此刻崔呈秀的心里邊十分的苦澀,可是他知道自己不站出來不行。
如果回去要是讓魏公公知道自己在這個時候沒站出來,那自己恐怕就會很慘了。于是崔呈秀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
“啟稟陛下,臣以為可行。”崔呈秀嚴肅的說道:“《孟子》是何時得以成為科舉之書的?北宋神宗熙寧四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為科舉考試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
“南宋朱熹將其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元朝至順元年,孟子被加封為“亞圣公”,以后就稱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從中我們能夠看出什么呢?”
“在孟子進入科舉之后,北宋覆滅;在孟子被朱熹列為四書之后,南宋滅亡。而元朝將孟子封為亞圣公,元朝是什么,那是蒙元。”
“我大明太祖皇帝,驅逐蒙元,復我漢家江山,光復中華固土,自當不應學前朝。無論是腐儒之宋,還是禽獸之元,皆不可為我大明之先例。”
“臣以為,是時候該撥亂反正了,所以臣以為可將《荀子》列為四書之一。”
崔呈秀的這句話一下子引起了軒然大波,朝堂上無數人對他怒目而視。
這件事情,崔呈秀說的實在是太敏感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在胡說八道,可問題就是你不能真的從這個角度去和他辯駁。
畢竟崔呈秀說的是事實,北宋滅了,南宋也滅了,然后元也滅了。
在朝堂上什么話題是最敏感的?
當然就是王朝覆滅。
對于皇家來說,什么問題是最害怕的?
當然還是王朝覆滅。
崔呈秀直接就把這件事情拉升到了這個高度上,而且從他的話里面就聽得出來,他這是在批判朱熹。
如果這個理由能夠通過的話,《荀子》能夠替換《孟子》,那么估計以后就會有別的書來替換其他的四書,甚至已經連理由都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