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看到一個秀才,倒是讓朱由校有一些詫異。他轉頭對身邊的陳洪說道:“去查一查,看看那個秀才姓字名誰,哪里人士,做何營生?”
“是,皇爺。奴婢這就去。”陳洪趕忙答應了一聲,然后轉身向下面走了出去。
很快朱由校要的資料就被找來了。
翻看了一下之后,朱由校發現還真的挺有意思的。這個人叫做徐峰,的確是一個秀才,是順天府的人,二十一歲就中了秀才。
今年他已經三十八歲了,連著考了五次舉人,全部都名落孫山。
對他來說就是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然后還是沒能考上。
家里面為了供他讀書,可以說是一貧如洗、每況愈下。前些日子他更是大病了一場,耗光了家里面所有的銀錢。
為了給他救命,家里面把僅有的幾十畝地給賣了。如果他再不想辦法考中,那么全家人都要去賣身為奴了。
雖然大病初愈、身子還沒有好利索,但徐峰還是來了。
翻看著手中的資料,朱由校發現徐峰這個人雖然看起來像一個非常倔強的人,不顧家里的情況不斷的考試。
可事實情況并不是這樣,他在不斷考試的過程之中,給人做過私塾先生,甚至做過賬房先生。
總之一句話,能賺錢的事情他都做。
當然了,沒有做過苦力什么的。不過朱由校覺得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那個小身板根本就沒法做。
這一下,朱由校倒是對這個人感興趣了。
對于朱由校來說,這樣的人說不定將來就有什么大出息;在內務府的話,說不定可以大展拳腳。
可以適當的關注一下。
將手中的資料遞回給陳洪,朱由校沒有繼續說什么,也沒說要讓他錄取什么的。
不過朱由校卻意識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在現在的大明,這是絕對的官本位,
對于大明的百姓來說,只有做官才算得上是出息人,才算得上是改變了自己的階級。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出路。
經商做股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沒有本錢,也做不起。倒不是說商人的地位低,可是大明朝到現在有幾個是真正的商人?
基本上所有的商人都是官商,即便不是官商,也與當官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普通的百姓是經不了商的,反而只有讀書是一條相對公平的道路,能夠讓他們改變自己的階級。
如果自己想要真正推行四民平等,光在思想上宣傳還是不夠的,還要想辦法抬高百姓的地位。
至于如何抬高他們的地位,朱由校想到了一個非常牛逼的政策,這個政策就叫做評職稱。
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技術工種和政府部門的待遇相掛鉤的。比如正處級待遇,副科級待遇,他們可能不是公務員,但就是給了待遇。按照這種待遇領工資,名義上是與公務員平級的。
如果朝廷給予工匠這樣的待遇,比如說正處級大匠,轉換成現在的話就可以說是五品匠人,他所享受的待遇和五品官員一樣。
到時候再建一個專門的技校,是不是就可以從普通百姓那里吸納很多的人來讀書?
或者是窮苦的百姓根本就用不著這些,只要你給他們讀書,他們什么都愿意讀。
畢竟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是讀書,就是翻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