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一段歷史,幾個人自然是很熟悉的。
慶歷三年,趙禎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余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
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
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采納,并漸次頒布實施,頒發全國。
由于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
慶歷五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
這段歷史,被人稱為慶歷新政。
韓爌的話已經很明顯了,當今陛下不是宋仁宗,而現在的大明也不是那個時候的大宋,所以不用擔心陛下像宋仁宗一樣,也不用擔心自己這些人落到范仲淹的下場。
范仲淹的下場他們也都知道,被朝廷的那些人來回溜達,最后死在了任上。
這是官場上一種害人于無形的手段。那就是不讓你回京,也不知道你在一個安穩的地方為官,而是讓你來回調動,今天在山東,明天就叫你去江南,后天讓你去胡廣。
這個年代的路途遙遠,行走起來非常的困難。何況是上了年紀的大臣,來回折騰幾次之后,命也就沒了。
四人在心中達成了默契之后,沒有再繼續說什么,同時很默契的沒有提起張居正。
事實上,原因也很簡單,當今陛下不是萬歷皇帝,他們也不是張居正。
向前走了幾步之后,徐光啟突然說道:“給張居正平反的事情,好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吧?既然已經給他平反了,是不是應該做點什么?”
韓爌三個人一愣,隨后就明白了徐光啟為什么這么說。
黃克纘一拍手說道:“是啊!把張居正的后人找出來,該給的封賞給了。同時應該立廟祭祀,讓后人知道張居正的功德,另外他的謚號也不妥當,重新議定一個吧。”
張居正謚“文忠”,這一點四人都是知道的。可是按照張居正的功勞,這個謚號有一些輕了,而且誰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張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
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標明了張居正的失寵。言官也把矛頭指向張居正。
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
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尸,家屬或餓死、或流放。
張居正在世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
這一次的平反,肯定不會只是給張居正平反,而是同時跟著張居正受到牽連的官員全都會得到平反,而且會搞得聲勢很浩大。
四人的目的也很簡單,通過這件事情,為他們的革新做鋪墊,同時也是在收買人心。
等到事情做完之后,他們四人便會公然站出來推動革新,將自己樹立成革新一派,把之前攻擊他們的那些人打成舊黨。
這樣一來就不是他們本人的問題,而是新舊路線之爭。
這樣一來,他們四人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同時也會收來很多人手來幫他們。只要陛下能夠支持,以他們四個現在的實力,絕對可以推動的下去。
所以黃克纘的建議說出來之后,其他三人都沒有反對。
徐光啟點了點頭說道:“正該如此。”
孫承宗也說:“回頭寫一個題本吧。”
韓爌點了點頭,面無表情的說道:“就這么辦吧。等到這一次事情過去之后,我們就把這件事情操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