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聯合成新的國家,首先一步要做的就是消除原本的部族意識。大家都是慶延國人,而不再是某一部族的子民。新的國家必須是凝聚一心的整體,決不能給任何異心滋長的空間。而重新按地域劃分省城,就此定居,也是為了給各個原本往來甚少的部族提供一個相互磨合溝通的空間。管理起來方便,有什么困難也可以抱團取暖。
至于最后一點,大雪山表示,冰原之神的神仆大多為體質陰寒之人。神仆的數量越多,能夠接受到的神諭也就越完整,越清晰。因此需要部族提供大量的女童供大雪山進行篩選和培養,從而加強冰原之神在人間的影響力。
所有部族沒有考慮太久,大雪山方面的說辭有理有據,提出的條件也并非不能接受。對大部族來說,大雪山承諾立國之后仍舊以幾大部族作為王室的主導,南下斬獲的土地和資源也優先分配,他們沒有什么可挑剔的。而對小部族來說,大雪山提出的全新制度也側面保障了他們的存活。盡管居住在一個全新的城池,但小部族們大多還是可以保證自己的編制完整。這樣就在得到了慶延國統一保障的同時,免于被吞并的命運。小部族沒有那么大的野心,對他們來說,只要能夠傳承生存下去,就已經足夠了。
雙方利益終于達成了一致,慶延國也就此誕生。這制度也就此傳承了千年之久。
直到大雪山誕生了一位野心勃勃而又天賦異稟的的雪山之主。
徐北寒舉全國之力攻打東洲第一強國文景,卻被太白劍仙一人一劍御敵于都城之外。如此慘敗自然讓大雪山在北方人心中的威信大打折扣,而幾大部族之中偏中原血統的白家也就是在那時候異軍突起,偷偷聯合幾大部族,趁著徐北寒重傷之際,一舉篡位成功,將大雪山一脈趕出了慶延的皇庭,登基為帝。
盡管奪權成功,但大雪山身處遼闊的冰原之內,大雪山之內又是高手眾多,想要上門趕盡殺絕未免有些癡人說夢,再加上貿然對大雪山出手也會給北方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最終新的慶延皇室并沒有徹底與大雪山決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新的合作。
白家作為大雪山的合作伙伴統治慶延。每年仍舊按期給大雪山納貢,無論是錢糧還是女童,都保持不變。而大雪山則在名義上支持白家作為慶延全新的統治者,讓白家的皇帝之位坐得更加名正言順。
白家成為了慶延的主人,而大雪山則也算是在保住利益的同時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
利益分配完畢,有人歡喜有人憂。新王初立,諂媚者有之,觀望者有之,鄙夷者亦有之。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了大雪山的認可,白家的地位應該是無人可及了。
原本就與白家有利益瓜葛的部族此時自然得道升天,而之前與白家看不對眼的部族則隨時擔憂著可能到來的報復與清洗。
因為這件事而遭遇不幸的人中就有麗。
麗自小生活在慶延的一個偏遠行省——阿克薩,部族語意為“極西之地”,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幾乎要觸及到裂脊山脈的邊緣。貧窮和荒蕪是它的代名詞。這片區域在慶延皇城眼里看來幾乎就是可有可無的雞肋。若不是每年朝歲祭典上出現一下,怕是很多部族都不知道慶延之中竟然還有這樣一個行省。
它的歲供是最少的,還需要朝廷大量的補給才能勉強渡過寒冬。完全拖油瓶式的存在。
大雪山當政之時,對于這類只存在于補給求助奏折上的行省的一貫態度是漠視。你要,我就給,但除此之外也不可能再有過多的關心了。之所以沒把你踢出慶延也僅僅是出于人道而已。
但白家當政之后,情況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白家不是大雪山,不用顧忌在老百姓心中是不是有著超然的地位,也不用顧忌自身行為是否與冰原之神的旨意是否貼合。他們的一切行為都建立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礎上。
因此,白家當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改變了過往千年向大雪山進貢女童的分配方式。
之前大雪山一直是按照各個行省的人口規模和生育情況來確定每年進貢女童的數量的,而白家則完全廢止了皇城和幾個大部族所在核心行省的女童進貢,轉而將缺口轉嫁到了類似阿克薩一類的偏遠行省之上。
慶延全國一年的女童進貢大約二百余人,平均到阿克薩一類的行省身上,可能三四年只需要提供一人即可。而現在這個數字變成了每年二十位。
要知道,整個阿克薩一年的新增兒童數量可能也就堪堪數十人而已,更不用說還有大量的男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