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說嘛,主播技術還是不錯的,怎么可能看不到口,只是習慣性的抓穩口而已!”
“抓穩口+1”
“我平常釣這種魚,基本給頓口就打了,大多數時候都中魚,也有小概率空槍,或者拉到半截脫鉤!主播這種慢半拍看起來穩當多了!”
“大家看到剛才摘鉤那個細節了嗎?魚鉤掛在正口12點的位置,這說明主播心里是有數的,如果真像之前大家說的抓口晚了,魚鉤多半都掛嘴角或者吞很深了!”
直播間一幫水友各抒己見,很快輿論風口從岳峰不會抓口,變成了逮口穩當,這倒是岳峰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過水友說的也有一定道理,掛在正口12點的位置,說明抓口是沒問題的,這還是岳峰沾了自己這支孔雀羽浮漂超強性能的光。
換做普通魚漂的話,靈敏度略差,等信號體現出來的時候已經有點滯后了,如果再放口,差半秒的功夫,魚餌就吞深了十有**是喉嚨眼或者嘴角。
岳峰這邊開始上魚,旁邊的王建卻一點都不著急,他依然保持著拉餌帶散炮的節奏,不停的拋竿,提竿,好似根本不在乎岳峰旁邊的魚獲。
其實王建早就看到岳峰中魚了,更是開啟了直播。
不過釣黑坑可不是野釣,想要有好的魚獲,還是有一定竅門的。
竅門之一就是在前期開釣的初始階段,一定程度上保護自己窩子魚的密度。
王建現在的窩點里不是沒有魚,只是王建暫時不想將魚釣上來而已。
對釣魚有過一定經驗的釣手都知道,常規的淡水鯽魚鯉魚啥的,都是成群結隊行動的,一旦找到一個有食物又安全的點,會有一大群魚留在這個點。
路過的魚發現了這個點,就會越聚越多。
老釣手們常說的用魚誘魚比用餌誘魚,效果要好的多,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大的魚群給了個體足夠的安全感,窩點里的魚就會越攢越多。吃口也會變得更加大膽跟粗暴。
像岳峰這種有口了就第一時間逮的行為,不是不行,但是很難釣出彩,如果窩點里的投餌量跟不上,窩子里的魚會越來越少,好不容易聚起來的魚群越來越少,最后窩子散了,也就再也沒有魚進窩了。
哼!別看現在蹦的歡,遲點拉清單!先讓你蹦幾條!待會直播干瞪眼好了!王建心底暗暗惡意的想著。
旁邊老司機的想法岳峰不知道,但是短期來看的話,岳峰窩子里的魚并沒有停口的趨勢。
浮漂基本到位就會給口,十條魚至少有八條是離底位置出的接口,簡單適應了抓口的節奏之后,岳峰不再故意放口,而是恢復了之前簡單直接精準的抓口狀態。
至于窩子里的魚,岳峰依照往常野釣的經驗給自己定了一個簡單的標準。
野釣時候魚口稀少了,就會補下窩子。在黑坑做釣,岳峰也是遵循這個道理。
一旦浮漂到位打不到接口了,就會帶一桿散炮下去補點窩子聚下魚,然后就能連幾桿。等口稍微慢點了,就再補一桿散炮下去。
換做同樣餌料挨著做釣的話,岳峰這種補窩的方式肯定不如王建那種頻繁拋窩誘魚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