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浮漂的話,調釣好了也能看到這個點口,但是出口幅度不會太大,也就馬馬虎虎能看清而已,高端點的競技漂,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浮漂上大概能體現出三分之一目左右的動作。
可是岳峰現在用的這支浮漂,點口都有大半目,后面跟著的大頓口更是接近兩目的夸張幅度,如果不知道的人看口,還以為中獲的是大鯉魚呢!
“臥槽!這動作真干脆!”魏亮驚呼一聲。
這條魚的個頭比上一條略大一點,大概三兩多點的樣子。
“沒說瞎話吧?怎么樣?夠不夠用?”岳峰又將第二條魚給大家展示了一遍。
“這邊魚口挺生的!不知道換其他牌子的浮漂給口表現咋樣?”小馬嘟囔一句。
“沒事兒,你不是帶著其他品牌浮漂嗎?找個吃鉛差不多的,換上試試!”岳峰心里有底,聽到馬潤這么說,急忙招呼。
小馬也不含糊,從車上取下漂盒來,找了兩支釣鯽魚常用的浮漂出來。
“這幾只都是鯽魚漂,不過吃鉛稍微小點,大概1.1左右!”小馬一邊取漂一邊說道。
“行,也不差這點,調四釣二,搓餌,換你的漂試試!”
這次小馬取出來的是一支長身短腳長尾的蘆葦漂,本身就是為釣小鯽魚設計的,身子修長,橫截面積小,吃口的時候啟動的阻力也小,算是比較經典的底釣鯽魚漂。
幾分鐘之后,重新調釣完畢,岳峰故技重施將桿子又拋到了窩點里去。
空了幾分鐘窩子,第一桿下去,浮漂就給了一口。
沒有對比體現不出差距,新換上的浮漂出口動作也比較標準,但是給口的幅度可就要差一點了,只看到輕輕一點,然后一個大半目的頓口動作。
“有了!”旁邊的馬潤還沉不住氣提醒了一嘴。
岳峰抬竿刺魚,將鯽魚提了上來。
跟上一條基本差不多個頭兒,大概三兩左右。
岳峰也沒說話,隨手搓了兩顆餌,又拋了下去。
這時候,身后的眾人就開始小聲嘀咕了起來。
“阿盧這蘆葦漂出口平常看起來挺不錯的,可是跟岳峰剛才那出口比,還是稍微差點事兒啊!”
“這哪是差一點,你說浮漂出口標準我沒意見,但是幅度可就差多了!本身吃鉛量就少差不多0.2g,同樣調釣,剛才這出口幅度差著接近一半!
這還是細長深底釣漂型沾了不少便宜之后!如果釣養殖魚對浮漂行程稍微有點要求的話,差距就更明顯了!”
劉鳳年作為一名老釣手,對浮漂研究相當到位,不留情面的將兩支漂的差距給說了出來。。
岳峰又拋了幾桿,第二條魚又給口了。
這次是離底給的接口動作,浮漂出口表現比上一條又差了不少,輕輕探口的動作根本沒體現出來,浮漂下行臨底短暫停頓,隨之往下陰漂,就正口中魚了!
“看看,這條是臨底的時候接上的,出口可差多了!幾乎沒有頓感,下滑陰漂中魚!”劉鳳年繼續講解道。
岳峰將桿子提起來,浮漂摘下:“還有嗎?別的牌子再換一支試試!剛才這支差距大家也看到了!”
馬潤接過浮漂,從漂盒里又取了一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