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哥你好!”岳峰忙不迭的打招呼。
“幫我把后備箱的置物盒取下來,咱們屋里研究去,這里人多眼雜!”
“行!”
很快,老劉就從后備箱里提了一個大號塑料置物盒出來,跟張豐林一起進了屋。
在大概問了下魚的來源、釣場水情魚情之后,老張就開始忙活起來。
他配餌跟別人不太一樣,不避諱旁人,用的所有餌料都是不帶包裝的,裝在大大小小的透明塑封袋中,好似中藥店抓藥似的,這個加一點,那個加一點,最后一攪合,一份不起眼的玩意兒就調整好了!
調整好餌料,老張就當場開制起來,隨便取了個小號量杯,在食盒里就把餌給開好了。
賣相很一般的商品餌,整體呈現黃灰色,偏向于谷物類的味道。
“上午正釣,魚認蟲嗎?商品面餌吃的好,還是蟲吃得好,有沒有試過皮筋顆粒?”老張又問了一嘴。
“蟲給口不好,我上午都是用皮筋顆粒帶散炮釣的!”岳峰據實回答道。
“這么說起來的話,塘里的魚不太認蟲!那餌料這個水比就有點低了,再加點水,咱們把魚餌打成軟黏狀態!”張豐林繼續說道。
聽到這里,岳峰腦袋有點迷糊,不認蟲,跟打軟黏餌有啥邏輯關系么?岳峰還真不知道。
“這點怎么理解呢?您給講講,我沒聽懂!”聽到這番言論,岳峰好奇的問道。
張豐林抿嘴笑笑:“這個啊,道理很簡單,但是說來話長了,正好沒事兒,就隨便聊幾句!!
先說說魚的來源跟區分。
對咱們釣魚人來說,市面上流通的養殖鯉魚,其實也分三六九等,倒不是根據品質區分,而是飼養的具體情況有所區別!
一些小型的養殖戶,為了節省成本,會投喂一部分價格比較低的豆粕,麩皮,釀酒的酒糟等,吃過這些類型飼料的魚,在釣的時候,多半會對散炮狀態比較敏感,因為它長成的階段當中就吃過類似的餌料!
養殖規模較大相對正規的養殖戶,可能就不會投喂這些東西,而以商品魚顆粒喂養。
兩種不同的喂養經歷就造成了鯉魚食性產生一定區別,有的對散炮非常敏感,而有的,認顆粒認得非常好,用皮筋顆粒做釣會遠遠強過商品餌!
認蟲,是另一個類似的概念,鯉魚養殖,有的是在死水塘,有的是在活水的網箱當中,死水塘天然就是有紅蟲生存的,魚類在自然生長的時候就能接觸到攝入到。
而網箱,一般在水面一兩米深度,從小到大基本是見不到紅蟲的,還是吃啥認啥的概念,沒吃過,第一次見的時候,做釣表現就不會太好!
說完基本的理論,最后再說認顆粒跟不認蟲的關聯,這個道理更簡單了,養殖網箱長大的鯉魚,百分百都是從小吃顆粒長大,所以對顆粒就會有記憶。
而紅蟲都是在水底的淤泥當中生存繁殖的,網箱這種水中上層的情況下,是基本不會有紅蟲的,所以認顆粒扎實的魚有很大可能不認蟲。
因為飼養方式的不同產生的區別,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就這么聯系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