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話誰都會說,可是接下來整個混養塘的魚情,卻不容樂觀。
開釣五分鐘,全坑竟然沒有一個人上魚!就連位置相對好一些的大邊跟中腰,都沒人上魚。
連續嘗試了十多桿,岳峰一個有效的浮漂動作都沒見到,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媽蛋,中午吃飯的時候還說這個季節下午兩點魚口很差勁,心里已經有一定的準備了,但是沒想到實際情況比自己的最壞預期還要差勁!
正規比賽,一口沒有,那咋辦?
第一場一分,這一場總不能坐以待斃。
又一桿沒口之后,岳峰打開釣箱,取出一副更加極致的線組。
主線0.4、子線0.15、2#極細袖!吃鉛0.9g的系統出品特研手作孔雀羽浮漂。
這種級別的配置,已經不是拿來做釣正常吃口了,而是抓呼吸口。
何為呼吸口?就是魚在水里正常游動,停留,嘴巴不停張合,吞水過濾氧氣時候的輕微動作。
如果線組非常小,餌料狀態也非常好,鉤子是有概率被吸進嘴里的。
換上新的線組,岳峰直接將散炮跟常規的搓餌全都放到了一邊。
只見他打開釣箱,取出一份顆粒粉等餌料調配出來的基礎,隨后打開輕麩包裝,至少加了一半左右的輕麩。
隨后又加上拉絲粉,雪花片,將基礎餌料開制成了狀態極好,重量極輕的一款拉餌。
這種拉餌拿在手里感覺已經跟棉絮差不多了,攏成團擠出空氣之后依然呈現絮狀,雙鉤刮皮輕輕一拉,只在鉤尖上留下一坨還算飽滿的餌球。
換上新開制的超輕拉餌,岳峰重新將線組拋竿入水。
線組用的更細,浮漂吃鉛更小,餌料比重更輕,所有項目綜合起來就形成了一種平常釣搓餌很難見到的現象。
浮漂慢慢翻身,隨后開始了漫長的平緩下降。
一桿下去,光浮漂從翻身,到到位,至少就用掉了小二十秒的時間!
在這個行程當中,岳峰雙眼一眨不眨的盯著浮漂,任何風吹草動,都不會錯過。
“哪位大哥說說,峰哥現在用的是啥釣法?重新換了線,又開了拉餌?咋感覺鉤尖那么一丟丟的餌料沒啥卵用呢!”
“線號看不清,不過鉤子應該非常小吧,釣混養不是以半大的鯉魚為主嗎?這么小的鉤子能行嗎?”
“看浮漂翻身到位的時間,也非常慢!峰哥這是抓行程上的口?”
高清鏡頭下,娃娃一切細節都看在眼里,但是她也看不懂到底是啥意思!
接下來的時間里,岳峰平均一分鐘左右拋一桿下去,但是浮漂同樣沒有任何動靜。
“媽蛋,難搞呀,一條都騙不到嗎?”岳峰心底嘀咕一句,隨手將鉛皮座往上推了三十公分左右的距離,直接把鉛也飛了起來。
這下浮漂翻身之后,下降的速度更慢了!
過飛鉛之后,浮漂總算見到了第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