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哨音響起的下一秒,岳峰將第一桿就拋了出去。
坐在大邊位置上,跟普通的釣位有本質上的不同,
稍微有點釣魚常識的人都知道,魚在塘里并不是固定不動的狀態,相反,它們在合適的氣溫水溫下,幾乎不在一個地方停留,大部分時間都保持游動覓食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四個角的大邊位置,就是整個塘里非常特殊的存在,
其他位置魚都因為聲響人影等各種因素不敢貼邊,但是大邊位置,卻是個異類,所以大邊正常情況下都是魚群游動的必經之道。
在必經之道上做釣,就相當于底下有天然的“窩點”會有源源不斷的魚游動過來,
再加上根據聽來的消息,魚也比較怕人,所以開釣之后,岳峰并沒有第一時間急著鉛皮帶窩,而是先試釣幾桿,摸清楚魚情再說。
兩顆很瓷實的軟黏搓餌入水,一直到底,也沒給動作,岳峰也不著急,挑逗一下不給口立馬抬竿換了個地方。
第一桿是窩點的正前方,第二桿,岳峰往右手邊靠近邊沿的位置拋了過去。
原本平穩翻身,下行的浮漂,這次卻有了些許不同,下降的速度慢了不少,基本到位之后漂相呈現一種往下滑的狀態。
這下岳峰知道了,大邊位置底下是一個角度比較大的斜坡,剛才這一桿餌料落在斜坡上了,慢慢往下滑呢,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浮漂漂相看起來很反常的狀態。
岳峰看了眼浮漂最后到底的位置,將這個大邊分界線的位置印在了腦子當中。
接下來的三竿,岳峰又核實了一下大邊周圍底下的情況,非常平整,界限分明!
這下岳峰有數了,一鉤搓餌,一鉤小散炮拋在水底分界線附近的位置,靜靜的觀察起來。
大部分地方開釣第一件事都在鉛皮帶窩,餌料落水的聲音可以說此起彼伏,魚本來就有點應激害怕的情況,一打窩,這種害怕的反應更加嚴重了。
反觀岳峰大邊附近,岳峰跟對面大邊的釣手很默契的都沒有打窩,而是一鉤搓餌一鉤散炮的在慢慢抽。
首要任務是摸清魚情跟給口情況,其次則是做一點窩子,有魚來了能夠留得住
魚群受到驚嚇,會朝著他們認為安全的地方游動,那哪里安全呢?大邊中間的位置,就是又有依靠,又遠離危險的所在。
再加上岳峰散炮一直不緊不慢的補充著窩點里的零散餌料,很快第一批魚就被留在了窩點里。
好歹也是老司機,岳峰對飛磕這種釣法的理解那是相當到位的,沒有足夠密度的魚,飛磕就是個笑話,而想要聚起來足夠多的的魚,開釣前期的養窩聚魚就是最關鍵的地方。
第一批進窩的“種子”來了,岳峰卻沒有開釣的意思,
看到窩點里出現魚星氣泡啥的,還有零星的撞線,干脆將找好底的浮漂下拉了大概十五公分左右,使雙鉤的狀態從一鉤躺底一鉤觸底,變成了雙鉤懸空全部離底十多公分左右。
釣鯉魚用的餌料比重比較大,浮漂的剩余浮力肯定是無法將兩顆餌拉起來的,所以在接下來的實際做釣當中,就出現了吃瓜水友們看不懂的一幕。
岳峰兩顆濕散餌捏的比較大,拋竿入水之后浮漂正常翻身到位,然后很快就繼續下行,黑漂淹了下去。感覺上像是有魚給了個陰口黑漂似的。
這時候岳峰也不做任何調整,抬竿換餌,繼續下一桿無限重復之前的過程。
“我擦,峰哥這是又搞啥幺蛾子了?故意往下拉浮漂?然后每一桿都被動黑漂,這是等接口嗎?”
“窩點里也沒魚,等的啥接口呀!不會是記混了,想要上推浮漂釣頓吧?那也不對啊,一兩桿有問題,立馬就該反應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