鰉魚跟鱘魚,都屬于超大個體的淡水巨型魚種,壽命悠長,可以長到幾百斤甚至傳說可以過千斤。
最近幾年,因為行業性的繁殖,雜交鱘魚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普通人的面前,甚至餐桌上。
但是鰉魚,卻很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
嚴格點來描述,其實鰉魚屬于鱘魚第一種,學名叫做達氏鰉,是一種原產地在東北黑龍江的遠古魚類。
跟雜交改良過得雜交鱘有所不同,鰉魚對棲息地環境的要求更高,存量也更少,幾十年前,東北的某些冬季捕魚市場上,還有用鋸子切割售賣賣幾百斤大鰉魚的場景,現在在國內的黑龍江里,因為過量的捕撈以及水質生存環境惡化,已經非常稀少了。
可是在黑龍江上游俄羅斯境內,野生鰉魚還有比較可觀的種群密度,岳峰跟維克托大叔簡單了解之后,這次來到阿木爾河,已經暗自將鱘魚當成了自己的挑戰魚種!
“峰哥打算守釣野生鰉魚嗎?可是看你現在用的裝備有點嘻嘻哈哈呀!”
“嘻嘻哈哈+1,度娘上說這玩意動輒幾百斤甚至更大呢!你這個輕型路亞手感還行,對付幾百斤的大魚,白扯!”
“我有預感,峰哥說不定真能碰到,之前在黑坑里釣百斤大鱘魚挺過癮的,不知道純野生的鰉魚到底咋樣!”
岳峰咧嘴笑笑:“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簡單!鰉魚雖然在這片水域還有一定的種群分布,數量也不會那么夸張的,
今天我的打算是先釣點小個體的魚類,然后用雜魚做一到兩個個魚肉窩子,試試能不能碰運氣逮到大家伙!
至于裝備的話,咱們船上帶著,廢話先不跟大家說了,維克托大叔已經把船停好了,咱們開始干活!”
打了個招呼,岳峰目光掃過自己的路亞竿漁輪簡單檢查了一下,選定遠處一個標點,手腕配合小臂發力,將亮片拋了出去。
剛才試釣的時候已經在水下大概三米左右的水層搜到了一條翹嘴,所以這次岳峰的目標依然是這種中上層活動的魚種。
亮片入水之后,岳峰心中默數著時間,在到達15秒的時候,岳峰微微的挑逗竿尖,讓處于失重下沉狀態的亮片活動起來。
水下的亮片在岳峰的細膩操控下,猶如一條靈活的小魚,在水里一竄一竄的游動,水蛭亮片上方的小凹陷在微弱的光線下反射著淡淡的熒光,吸引著水下獵手的注意。
只是隨手拋的一桿而已,魚線往回收了不到十米,岳峰就感覺桿頭往下一壓,又有魚攻擊擬餌了。
這種觸感相比大嘴鱸狗魚之流的兇猛魚類吞餌有所不同,沒有那么夸張的力道,但是中魚之后逃竄的速度卻蠻快的。岳峰微微放松開的卸力,竟然被魚拉的咔咔響起來。
岳峰條件反射般手腕一抖刺魚,隨手將卸力擰緊,魚不大,基本不需要溜魚!
揚起胳膊三下五除二的收了一會兒,很快一條銀色的魚出現在直播間視角當中。
又是一條翹嘴鲌!
個頭大概一斤左右,銀光閃閃的,全身的鱗片非常完整,看得出來魚挺肥。
“我擦,翹嘴紅鲌!好肥呀!”
“這個好,路亞人的夢幻魚種呀!這個品種可以長到米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