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那就不急著走了,咱們先挖點紅土帶回去試試看,如果可以用的話,回頭帶著鐵鍬過來挖!”
一邊說,岳峰一邊已經進入戰斗狀態,給小白扣上帽子,放到旁邊的石頭上,隨后蹲下來用軍刀瘋狂的挖土,直接裝到了背包當中。
忙活了半天,繼續趕路,等回到營地的時候,已經中午一點了。
卸下裝備跟收獲,將小白在鷹杠上拴好,岳峰一邊啃著肉干一邊就開始研究這些土了。
還是之前的那些套路,充分的粉碎,挑選出雜質,隨后加水和泥。
只是到了和泥這一步,岳峰就知道絕對有戲!這些土質濕潤之后的感覺黏性非常強,粗胚用手捏的非常薄,都不會破壞結構!
忙活了一會兒,岳峰皺起眉頭來,既然土能用,純用手捏就有點差事兒了。想要粗陶器做的規整漂亮,需要個拉胚用的手動轉盤!
這難不倒岳峰,他簡單的研究了一下之后,扛著斧子就出了門。
在林子里轉了一會兒,找到一顆最粗的松樹,不管三七二十一,哐哐哐的砍倒,取了底部比較粗的一段拖回營地。
有基本的斧子跟軍刀,處理細節只是時間問題,岳峰琢磨了半下午的功夫,就將木質的拉胚轉盤給做出來了!
底下是一塊平整石頭,上面放修整好的木盤,木盤底下削尖減輕摩擦,再涂抹一些動物油脂潤滑,左手在邊緣發力,木盤就慢悠悠的轉了起來。
不停的微調結構平衡,總算將工作臺給勉強收拾好了!
接下來就簡單多了,和泥,放到拉胚的木盤上實驗嘗試。
在找泥胚的水比手感之后,很快一件件泥胚就被岳峰擼了出來。
之前用泥條堆砌制作粗制的儲水陶盆只能算小學生水準,這個手動拉胚的木臺以及泥胚拉出來,再次驚到了看熱鬧的觀眾們。
這是直接從原始狀態,進化到陶器時代的巨大進步!
有了基本盤,接下來取得合用的器皿就是時間問題了,岳峰除了吃飯的時間之外,一直在鏡頭下不停的嘗試。
失敗,重來,總結吸取經驗,繼續嘗試,
經驗越來越多,手動拉胚做出來的粗制胚子也看起來越來越像樣。等晚上天色徹底黑下來之后,岳峰的旁邊已經擺了七八個結構比較完整,器型比較實用的泥胚。
淺口的大碗,裝水的水杯,已經有了日常瓷器五分的樣子,等水分逐步烘干燒制出來,如果不裂不破的話,就可以拿來盛飯盛菜甚至裝水用了,比之前緊靠一口小的野戰鍋方便多了。
整整一下午功夫,小白都被扣著帽子蹲在杠上,不過它吃飽之后非常老實,經過一下午的消化,嗉子當中的食物已經被壓到下嗉當中進一步消化了。
看著自己忙活了一下午捎帶著半晚上的收獲,岳峰非常滿足,洗了洗手帶上兔皮套袖,繼續舉架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多,這才關好門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