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腳踢得干脆利索,漫天的羽毛下,用來訓練的雷鳥不等落地已經沒了生機。
作為矛隼食譜當中的主要食物之一,小白對雷鳥的熟悉還在雪兔之上,半空中抓住雷鳥之后,忽閃著翅膀就朝著岳峰這邊落了下來。
岳峰見小白沒有抓著獵物飛走的意思,心里懸著的石頭落了地,又過了一關!
按照小白的體重來說,是有能力攜帶著雌性雷鳥這種個頭的獵物中長途飛行的,如果小白的親和度訓練稍微有那么一丟丟瑕疵,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因為害怕抓著雷鳥飛到自己喜歡的位置進食。
不過岳峰運氣不錯,小白親和度足夠,落在大概幾米外的位置,很淡定的開始打毛,準備進食。
“臥槽!這一腳帥!”
“是啊,都快趕上之前第一次看到小白抓雷鳥的驚艷一腳了!”
“雷鳥剛才的飛行姿態有點怪啊,為啥轉著圈往上飛呢?這是什么原理,峰哥動手腳了?”
“我更好奇的是峰哥這么訓練的背后邏輯是什么,里面應該有說法吧?”
岳峰點點頭:“先回答為啥雷鳥放飛之后會轉圈往上飛!在來之前,我用針把雷鳥的眼皮縫上了!這不是我惡趣味呀,確實是訓練需要!沒有視力校準的情況下,絕大部分鳥類都是往上飛的!如果不縫眼睛,雷鳥亂飛容易丟鷹!
至于背后的訓練邏輯,是利用放飛獵物這個契機,來培養小白繼續爬升高度的行為,我把它稱為正向反饋!
這個正向反饋是啥意思呢,就是在小白爬升的時候,故意放飛獵物,幾次之后,它就會把爬升高度跟出現獵物聯系起來!到時候小白每次升空,都會習慣性的攀升高度等待發現獵物,咱們的訓練目的也就達成了!
這已經是比較高階一點的訓鷹方法了,考校時機的把握,也對鷹的聰明程度有一定的要求,按照我的判斷,聰明點的鷹應該有個兩三次類似經歷,就能學會了!”
“額,不對勁呀,剛才盤飛過程,明明是飛了一會兒之后才放開的!既然您說了正向引導的事兒,應該在開始爬升就進行放飛才對!這里面我感覺還有問題!”
好家伙,水友們當中也有邏輯鬼才呀,一點岳峰沒透露的小細節都被注意到了。
岳峰:“咱們的訓練目的是讓隼盡可能的爬升高度!而不是爬升本身!基礎飛行高度一定要夠,才能談后續的爬升訓練!如果三五十米就給正向刺激,對鷹來說,這個高度就是比較夠用的,后面想要再大幅度提升,就比較難了!
剛才我挑選的時機可不像大家看起來那么簡單,穩住高度之后,等待著恰好起風,小白借助氣流繼續爬升的時候,我才放飛的雷鳥!”
“我擦,還有這個講究呢!峰哥不說還真沒注意到!”
“這有點看臉啊,萬一不起風呢?”
“一百米多點,不夠用嗎?只剩下一個黑點了!”
岳峰笑著搖搖頭:“不起風,那就等下次機會唄!訓練周期長,好多時候都是因為某些時機不合適才耽誤了!訓鷹跟釣魚其實有想通之處,也要講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不合適亂訓,只能是無謂的增加失誤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