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沒有動作,也是魚情的一種,口差,沒魚,總之是比較差的一種比賽魚情。
初步做出這個判斷,趙然沒有急著調整,而是換了個位置,耐心又搓了一桿下去,繼續嘗試。
時間很充足,準確判斷魚情是第一個上場釣手的首要任務。至于搶魚啥的,剛開釣對趙然來說不是最主要的。
連續換了兩個位置,搓餌依然沒什么口,趙然有了初步判斷,再次上餌之后開始釣近點,直接扎起了蛤蟆。
看到這一幕,岳峰點點頭,解釋道:“比賽剛開釣,場上的魚情暫時來看,跟預期的快魚有所不同,
趙然分別在窩點,窩點外圍,分別試釣了幾桿,浮漂都沒有任何動作!這說明要不然沒魚,要不然魚狀態不對,起伏了或者不開口!
對競技比賽來說,這種口少口慢的魚情還是很常見的,趙然的反應很快,應對也很及時,現在采用的是扎蛤蟆釣近點的釣法!
扎蛤蟆之前直播的時候也給大家講過,在許多時候,是有一定效果的!現在這個時機使用,也非常恰當!”
“完了,看不到飛磕搶魚的魚情了!慢魚沒啥看頭!”
“扎蛤蟆扎蛤蟆,一場比賽釣了仨。魚口不快,不爽呀!”
“這對隔壁的魚獵人俱樂部倒是個好消息,魚口都不快,就算輸,也不會輸的太難看!
就是不知道復活賽的對象魚口快不快,上午比賽峰哥不是說對方那個五號釣手摸了餌料味型,說不定下午還打算打浮來著。”
公頻正閑聊著呢,就看到場上的趙然手腕一挑,原本就端著的桿子往上一抬,瞬間弓起。
中魚了!
趙然對扎蛤蟆的技巧運用算得上極為嫻熟,簡單控魚之后將魚頂出水面,隨后貼著水皮拉到抄網邊入抄網,第一條,成功開桿了。
岳峰解說道:“剛才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浮漂的漂相!餌料到底之后沒有動作,趙然故意挑著竿尖逗了一下,在臨底的位置接了一個小口打中的!
這里透露出一個細節!魚所處的位置是輕度離底的,我個人判斷應該在大概離底十到十五公分左右的位置!
一般來說,混養出現全坑魚口都不太好的情況,不是密度問題,就是魚的狀態問題!
咱們現在比賽的二號坑,密度肯定是不錯的,結合剛才中魚的位置,我覺得應該是今天的氣溫上升,導致的魚輕微離底起浮,然后攝食**不強!”
“哇,峰哥這就做出判斷了?好厲害!”
“聽懂了,魚輕微離底,然后氣溫高還不喜歡吃餌唄!跟夏天黑坑,中午會停口,一樣的道理!”
“道理是懂了,我更好奇,該怎么應對呢?”
“如何應對+1!”
岳峰繼續解釋道:“這個簡單,問題出現兩個,按照問題解答就好!
魚輕度離底,可以選擇適當的挑逗,主要注意餌料二次下擺過程中的動作。
而攝食**不強,氣溫偏高,可以針對性的調整一下餌料的味型,如果是我的話,會略微加點果酸!”
這邊應對策略剛說完,場上的趙然幾乎同一時間打開釣箱蓋子,掏出了一個噴劑小藥,不是別的,正是夏秋季節釣魚必備小藥,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