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也是同樣的姿勢,選定了標點方向之后,手指鉤弦兒掄圓了膀子,走你!
第一發拋竿下水,還看不出技術好賴。
等第二發,第三發相繼拋入水中,拋竿高手跟菜鳥的差別就很明顯了。
像岳峰的拋竿,三根桿子的餌團落點非常集中,幾乎散布在一個不超過五米的圓形區域內。
而某些不擅長拋竿的釣手,兩桿的餌團落點距離甚至超過二十米,用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來形容都一點不過分。
更值得提的還在后面。
眾人拋竿入水之后,至少也要五到十分鐘才會重新拋投下一桿。可是岳峰這家伙,左右兩側的兩根拋竿拋出去手好線之后沒動直接插在了地插上。
而中間那根,剛剛拋進去沒一分鐘,岳峰就開始很淡定的往回收線了。
扎眼功夫,一百多米魚線收回來了,岳峰再次故技重施,又是一個碩大的炸彈餌再次精準的落到選定的區間當中,落差范圍不超過一米!
接下來的十分鐘時間,岳峰一直重復這個陣地拋投做窩的思路,將準備的炸彈餌,足足用掉一多半,這么短時間的功夫,至少七八斤窩子干進去了。
如果此刻水下有鏡頭的話,可以看到,連續的炸彈餌入水之后,在水底已經形成了一整片窩子散布的范圍。幾乎沒有任何泄露。
感覺窩子差不多,岳峰這才將拋竿告一段落,夾好報警器,很淡定的坐下喘口氣。
為啥拋竿在淡水釣尤其是北方,沒有大范圍的傳播開呢,其實這跟它笨釣的思路有直接的關系,前面趙然也跟岳峰說過了,這玩意運氣不好一口都沒有,太正常了!好多野釣的釣手也喜歡丟一根海竿守大魚,但是真正能碰到給口的,寥寥無幾。
笨釣局限性大,但是并不代表一無是處,像岳峰這種拋投精準的釣手,可以將它窩量大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
窩子做好了,只要地形不是太差,水庫里再有一定的密度,就有更大的可能搞上魚來!
其實為了準備王中王的比賽,水庫當中中型魚的密度還是比較大的,每年都會投放魚苗進去,幾十年沒干過了,也沒正經補過魚,相比野釣的話,資源要豐富的多。
前面二十分鐘,整個拋竿賽區鴉雀無聲,愣是沒有釣手中魚。
二十分鐘剛過,岳峰這邊率先有了動靜。
原本繃緊的大線,突然滴滴滴的響了幾聲,隨后聲音沒了,但是整條大線突然松了下來。
岳峰就在旁邊坐著呢,發現回線了立馬一把抓起右側的釣竿,奮力揚桿刺魚之后,快速收線。
響幾聲說明有魚吃餌,回線并不代表魚跑掉了,而是魚往岸邊游的意思,這種情形下非但不會要線,還會把繃緊的線弄松,如果釣手沒注意到,說不定跟別的桿子魚線繞到一起織了網也有可能。
岳峰奮力的收線十多米之后,總算感受到了水下的力道。
魚的個頭不小!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