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計算結果還沒有出來。但陸景明心中已經有了幾個疑點。
其一,就算這個物理模型是正確的,它所需要的環境也太過苛刻,單純由自然演化和巨型氣態行星自我環境變化營造出來的可能性無限接近于零。當然,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還必須引入一個外部影響的變數,但經由外部影響而被動產生這種環境的難度也極其之高,高到讓陸景明同樣感覺脫離了現有的物理理論范疇。
其二,在現實環境之中,人類從未觀測到有關這種變化模式的任何跡象。在太陽系內的氣態行星上,在太陽系外的氣態行星上,甚至在某些褐矮星上都從未觀測到過。這固然可以解釋為要求太過嚴苛,概率太低,但是連一些初期跡象都沒有觀測到過就很難解釋了。
總體來說,陸景明對這個模型的信心并不算太高。
又等了大約十二三分鐘的樣子,結果順利返回到了陸景明面前的電腦終端之上。看了一眼結果,不需要再一次詳細計算,陸景明便嘆了口氣。
這個模型是有漏洞的。它并不成立。
在超級計算機的精確計算之中,這個模型在三個重大關鍵節點之中存在較為隱蔽的計算錯誤,同時遺漏了數個關鍵公式的參數修正。
這意味著,哪怕這個模型所要求的一切嚴苛條件全都滿足,氣態行星被點燃這種事情也根本就不會發生。因為這個模型本身就是錯誤的。
陸景明與三十余位專家殫精竭慮的思考、討論、交流、計算了將近半個月的成果,就此付諸流水。
他心中微微有一點失落和遺憾,但轉瞬間就消失不見。
這種事情實在太正常了。在尋找正確方向的道路上,走錯個幾十次,撞個幾十次墻,對于一名科學家來說只是日常而已。
暫且將這件事情放下,略微收攏了一下思緒,陸景明來到了視頻會議室。
此刻,自己的助手孫青,以及其余的一些研究員已經就位了。陸景明到來之后,大屏幕隨之打開,上面便出現了十幾個小窗口。每一個小窗口之中都是一處會議室的模樣。
此刻會議還沒有開始。包括陸景明在內,幾乎所有人都在整理自己的材料,準備著記錄或者發言。
當時間到達之后,充當會議主持者的孫青說道:“異常天象研討會第三十七次例會開始。王默教授,請您先發言。”
顯示著王默教授的那個小窗口立刻放大,顯示著其余人的小窗口則暫時縮到了大屏幕角落。
頭發半禿,有著厚重眼袋的王默教授輕咳一聲,道:“基于第二十五次例會的討論方案,在這段時間之中,我帶著我的團隊,對其中涉及引力子的部分進行了高能物理試驗,結果與我們當初的預測完全不同。具體數據如下:……”
一連串深奧晦澀的物理學專業術語從王默教授口中說了出來。所有與會者俱都聚精會神的聽著,不時在自己面前的筆記本上記錄著什么。
“……在預定能級的粒子對撞上,我方并未檢測到符合模型預測的粒子生成。綜上所述,我方試驗并不支持該‘月球引力突變量子詮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