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驚蟄。
在柳氏集團總公司,柳下輝主持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會議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集團公司準備大舉進軍快餐行業。
說起快餐行業,國人都是又氣又無奈,咱國家作為世界美食頭號強國,偏偏在快餐行業被西式快餐打得鼻青臉腫,沒有一個擁有一戰之力。
就不說現在了,哪怕是到了后世,在我國的快餐行業中,排在前面的都是西式快餐,如老肯、老麥、老德、老華等等。
尤其是前兩者,在國內快餐行業的地位幾乎是不可撼動。
沒辦法,雖然不愿意承認,但咱們中式快餐相比起西式快餐,劣勢確實明顯,最主要體現在成本上面。
比如說租金成本。
很多人都知道老肯跟老麥的位置好,在鬧市、在十字路口、在CBD。
那為什么老肯跟老麥在享受著同一地段最好位置的同時,還能享受最便宜的租金呢?
原因很簡單,品牌的力量。
同樣一塊新開的商業區,開發商會優先考慮拿最好的位置招老肯、老麥或者老星進來,而且一般都會簽長租,給的價格相比周邊會很低。
因為有這三家在的話,整體招商會更加容易,周邊的鋪位可以租到更高的價格,整片商業區的檔次也會得到提升,長遠看整塊地價也會提升。
相比之下,中式快餐的選擇就沒有這么多。
中式快餐對廚房的要求很高,“排油煙、上下水”這些是對商鋪的硬性要求,大部分商業區不但不會優先考慮中式快餐,而且還會以中式快餐臟”為由提價。
這樣就導致很多中式快餐很難搶到好的位置,地租高或者位置差,徹底輸在了起跑線上。
然后是人力成本高。
西式快餐的標準化和培訓,使得他們對于人力的要求降到了最低,只要是個人,經過簡單培訓,就能熟練掌握整個半成品烹調和搭配過程。
而請廚子不僅僅貴,且廚子的培訓,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完全標準化。
此外,中式快餐由于大量的液態油和湯的存在,需要更多的人來做清潔,包括清洗餐具、擦桌子、拖地,也是很大的人力成本。
還有就是產品成本高。
西式快餐的產品全是冷凍半成品加工,加工手段不外乎油炸、沖調和加熱這三種,時間很短,產品基本都是回態,不論堂食或外賣,包裝都使用一次性的紙盒、紙袋、紙杯或塑料杯。
而傳統的中式快餐,產品加工需要將釆購來的新鮮品清洗、分解、配搭,再進一步使用蒸煮炸炒等若干不同手段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