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女子似乎正沉浸在她自己的內心世界里,并沒有察覺到柳下輝等人的到來。
這個時候,其實柳下輝可以慢慢接近,或許可以趁女子不備把她拽回來。
但是,柳下輝還是不敢冒這個風險,萬一要是將要接近女子的時候,突然被女子發現,受驚之后墜樓,那就不是救人而是害人了。
所以,柳下輝想了想,在走出樓梯口之前,便故意咳嗽了兩聲,提醒女子有人來了。
聽到咳嗽聲,女子轉頭,面無表情的看了柳下輝一眼,什么也不說,也沒什么過激反應,又轉頭目視前方,繼續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
看到這一幕,柳下輝心中一沉,輕生的人不怕她激動,就怕她不激動,情緒激動的自殺,那是一時想不開,只要情緒平復了,事情也就過去了。
可這種從頭到尾的冷靜,那種只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外界一切都感覺無所謂的人,才是真正的難纏,想要打消對方的輕生念頭,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柳下輝前世寫小說的時候,查過相關資料,知道自殺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四種:
一,是因患抑郁癥而無法治愈,從而走上了自殺之路。
二,是因感情危機、家庭破裂而萬念俱灰。
三,是因軀體疾病如癌癥、艾滋病等,對患者構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精神崩潰。
四,是因人際關系、工作壓力而引起的,當事人找不到其它辦法尋求解脫,只好選擇過激方式。
在這四種常見原因中,如果碰到第二種與第四種,還是有很大希望可以解決的,但如果碰到的是第一種與第三種,那想要解決就難了。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比較罕見的原因。
比如宗教,比如迷信,比如口及毒,甚至是受到影視或小說的影響,認為人死之后可以重生,然后自己找死想要重活一次的也有。
柳下輝仔細打量著這個年紀大約三十多歲的女子,猜測她到底是屬于哪種。
這些說來話長,其實就是幾秒鐘的時間。
見女子轉頭看了他們一眼,就又沉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中,柳下輝微一沉吟,便從樓梯口中走出來,在距離女子大約七八米遠的地方站好,再次咳嗽了一聲,說道:“這位大姐,我可以跟你聊幾句嗎?”
女子這次頭都沒回,同樣也沒回話,不知道是聽見還是沒聽見。
柳下輝繼續說道:“大姐,我不是來跟你說大道理的,而是想問問你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只要你說出來,我做得到的絕不推辭!”
見女子仍然不理他,柳下輝一邊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一邊說道:“大姐,我不知道你遭遇了什么樣的困境,才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我也不是什么心理學家,不知道該怎樣勸你。
在你沒有開口說話之前,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這個故事大姐你或者聽說過,也或者沒聽說過,不管你聽沒聽說過,我都想借這個勵志的故事讓你打消輕生的念頭。”
柳下輝說道:“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做潘濂,出生于我國海南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18歲時,迫于生計,父親托人將他送到了香港謀生。
到了香港之后,潘濂最初在“坦達”號輪船上做學徒。
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英國人為了應付的德國,開始在香港招募船員。21歲的潘濂與英國“貝洛蒙”號商船簽約,成為了船上的侍應生(勤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