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小范圍的仗打下來,奧斯曼軍主將恰錄罕已經徹底對波斯軍隊抱以輕蔑的情緒了。
波斯軍隊并沒有展現出任何戰斗力甚至是戰斗**,哪怕是守城也只是做做樣子。
這種情況下奧斯曼人自然是沒有受到任何的壓力,長驅直入,直接開往腹心地帶。
但是這令恰錄罕心中隱隱覺得有些奇怪。
順利,有些過于順利了。
波斯人便是再不濟,在自己的絕對主場也不至于表現出這個樣子吧,真的是會被他們自己人的吐沫噴死的啊。
難道說其中有詐?
恰錄罕很難不往這個方向去想。
但是他又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只能按照原計劃進行,無外乎多派出一些斥候去打探消息。
現在的情況是明軍究竟是什么態度,或者說明軍在哪里駐扎。
畢竟之前幾次戰斗都是明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奧斯曼人本身也沒有什么過于明顯的失誤,只是明軍實在是表現的過于完美了,完美到薩非帝國的軍隊沒有發揮的空間,直接躺贏。
當然,經過一番總結過后,奧斯曼人也意識到了一些自己的問題,在某些方面表現的沒有那么出色。
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后,他們已經開始認真的思考如何跟明軍進行正面的對決。
他們覺得自己想通了,但是效果如何,還得實戰檢驗。
明軍畢竟是連勝,氣勢上占據了上風。
奧斯曼人得靠著一股憤怒的情緒和明軍進行博弈,以希望于能夠擊潰之,報仇雪恨。
所以奧斯曼人整體的行軍速度還是很快的,在恰錄罕的命令下他們一直以急行軍向腹心挺進,只不過斥候一直也沒有閑著,四散開來打探消息,盡可能的避免被伏擊。
畢竟奧斯曼人是孤軍深入,三十萬大軍吃喝絕不是說說玩的。
漫長的補給線導致了他們的容錯率極低。
只要有一個失誤被切斷補給,就會面臨斷糧的尷尬境地。
至于就地劫掠糧食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但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因為波斯人肯定會下令堅壁清野。
哪怕奧斯曼人能夠搜刮到一些糧食,也只是能夠彌補一小部分。
所以他們一定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如果奧斯曼人真的遇到了明軍來切斷糧道,那一定是一場惡戰。
深夜,恰錄罕在大帳之中并沒有休息,而是仍然在推演著沙盤。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波斯人很可能盤踞在了王都周圍。
那里是他們的老巢,又是皇室所在地,哪怕波斯人再慫也不可能再退了。
恰錄罕覺得在那里雙方會展開決戰。
現在問題的關鍵就是要不要圍城。
毫無疑問,主動的一方是奧斯曼人。
但是他們每做出一個選擇一定要慎重,如果真的落入圈套之中也要想好應對之策及時作出調整自救。
恰錄罕做出了好幾套方案,可以根據面臨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但是就目前而言,他還是要表現的強勢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