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知道明軍會從什么地方殺出來,會充當什么樣的角色。
這可以算是最大的變數了。
不過事已至此,想的再多也沒有什么用。
見招拆招就好。
...
...
劉興明所率領的一只五千人的軍隊探到了王都外圍三百里處。
這是一處峽谷。
因為進入了枯水期,峽谷之中的河流近乎已經干涸,劉興明命令明軍將士們在樹林之中駐扎,沒有他的命令一定不能擅自出入。
第一場伏擊并不是為了滅掉奧斯曼人,而只是為了給奧斯曼人一點壓迫感。
通過這種不斷的壓迫感讓奧斯曼人崩潰以徹底喪失理智,徹底進入到明軍的節奏之中。
畢竟是三十萬大軍,即便站在那里不動讓你砍也得砍上許久。
所以明軍還是得取巧用一些戰術的。
劉興明這一環可謂是李定國連環計之中的開端也是最關鍵的一環。能否令奧斯曼人上鉤,就看劉興明的演技了。
對此劉興明可謂十分有自信。
好歹也算是跟奧斯曼人打過幾次交道了,對于這些蠻子的脾氣秉性劉興明可謂是十分的了解。
有時候你只要把他們的脾氣激發出來,便是十頭牛也拽不回來。
這種情況下根本不需要顧慮那么多,直接照著計劃行事就好。
“小公爺,您說說看奧斯曼蠻子一定會經過這里嗎?若是他們繞道的話可怎么辦啊。”
劉興明沉吟片刻道:“其實也沒有那么肯定,大概七八分吧。這條路算不上是必經之路,卻是第一選擇。如果他們選擇這里,那我會請他們喝一壺好的。如果他們選擇別處,晉王殿下自然也有別的安排。”
劉興明說的很肯定,因為他知道與此同時郝搖旗、李來亨也在其余幾處地方安排好了。
不管奧斯曼人從什么地方殺出來都能讓他們喝一壺。
“所以你們不需要顧慮那么多,只需要做好自己就是了。”
劉興明侃侃而談道:“奧斯曼人雖然人數眾多,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極為困擾他們的地方。我們要做的就是截斷他們的糧草。”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對于奧斯曼人來說,進攻薩非帝國導致他們的補給線拉的很長。
他們必須要派出大量的軍隊來押送糧草以防止糧草有失。
畢竟此刻的奧斯曼人已經不再是幾百年前草原上的突厥騎兵了。
那個時候糧草對于他們沒有那么重要,但現在他們完全依賴于糧草補給。
劉興明只要掐住這一點,就相當于是掐住了奧斯曼人的七寸,讓他們十分難受生不如死。
深吸了一口氣,劉興明努力使得自己冷靜下來。
“我們的土手榴彈應該夠用吧,熱氣球都已經檢查過了吧。不會有什么問題了吧?”
雖然對于手下很有信心,但關鍵的時候劉興明還是要仔細仔細再仔細的。這種時候不能出現任何的差池,因為任何一個大意意外都有可能直接導致連鎖反應和不可估量的后果,這是劉興明無法承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