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撤退的號令一出,柳萬泉本要立刻撤走,手下一個親兵上報,另一邊,百十個手下,被困在敵兵陣營,
倘若此時撤退,雖然能脫離險境,只是那些被困的兵士,恐怕都要折損在敵兵的陣營里,
柳萬泉所帶的兵,都是多年的老兄弟,這如何能撒手不管?
一邊令兵士撤退,一邊帶著親兵團衛,五十人,回過頭沖回戰場,將那一百多府兵救了回來,
戰后論功行賞,這件事立馬暴露了出來,違抗軍令,撤退不及時,這是要斬殺祭旗的,
柳萬泉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也是心中難過萬分,家族里還需要自己頂梁,妻兒老小俱全,弟弟年幼,倘若自己被斬殺,這家族上下還有一二十口人,如何生存…?
正在為難關頭,親兵隊正李平站了出來,老爵爺為了救下柳萬泉,主動承認,是自己下的命令,五十團衛才沖回去救人的,
以那一戰,老爵爺廝殺下的7個首級,本該連升三級,升做校尉,
卻為了救下柳萬泉,便用7個人頭的軍功,頂替了這撤退不及時的罪名。
再加上大將軍秦瓊,又是老爵爺的結拜兄弟,此事就被壓了下去。
于是功過相抵,不賞不罰,老爵爺依然還是一個隊正。
對此老爵爺倒是想的開,反而經常開導柳萬泉,說是自己最喜歡做隊正,而且也做了幾十年的隊正,都習慣了。
升做校尉,反而叫人難受。其實,這是古故意安慰柳萬泉,老柳又豈能不知?
救命之恩,如同再生父母,又和老隊正同為藍田鄉親,從那以后兩人便形影不離,一直到老爵爺咽氣。
連自家老小十幾口人,都住在府里的別院。伺候的丫頭,仆人,都是府安排的流民,難民。
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侄子,都陪著小郎君,啟蒙讀書。
如今每當看到幾個孩子被人夸獎學問,柳萬泉就從心里驕傲自豪。
老縣男置辦下的這幾個莊子,認字的不過幾十人,
自己家就出了三個,盡管柳萬泉聽不懂那些之乎者也的圣賢之言,還是老懷暢慰。
只要學會了學問,終究會有光宗耀祖的一天。
繼續巡視在地頭的溝攏上,一行人一邊走,一邊和農田里的百姓打招呼,
成群的孩童,穿梭在鄉野間,打鬧嬉笑,一個護衛躲開小跑過來孩群,
笑著對地里大聲呼喚:“王三郎,何必如此賣力,一兩天的又收不完,還不留下些力氣晚上侍奉婆娘,”
那王三郎只顧收割粟米,哪有閑工夫回話,倒是王三郎身邊的婦人,滿臉羞紅的啐了一口。頓時惹來一群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