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府里頭的早飯沒什么花樣,想來大廚房也不會弄什么好東西給禾吟居,所以顧湘宜帶著石榴去了自己以前常去的早飯鋪子。
茶爐子熬的細粥,配上蔥油花卷和一碟涼拌木耳絲,素炒河鮮既不腥也不牙磣,這樣的早飯吃的石榴直打嗝。
眼看著她越發圓潤起來,再不像自己一睜眼時瘦弱的模樣,顧湘宜心中盡是滿意。
她是個一心為主子的好丫鬟,應該受到好的對待。
鋪子名叫玿筆齋,坐落在京城最喧鬧的主街,門臉不算太大,但是勝在地段好,看著又干凈雅致,不等進門便是滿目的書香。
這家店的管事姓趙,是一個四十出頭的婦人,穿著干干凈凈的外衫扎著圍裙,顧湘宜進去時她正在認真的擦著桌子。
“這位是新東家吧?”趙嬸笑著問,將抹布放在水盆子里,那雙手在圍裙上擦了又擦,從柜臺里拿出幾本冊子,說道:“這都是店里的賬簿,昨兒侯府來人說今天會來新東家,讓我務必將出賬進賬都給東家過目。”
顧湘宜被她的勤快一下嚇住了,半晌才隨和的笑了笑,伸手翻了翻賬簿。
上面的進賬和開支都記載的很詳細。小到晌午買了團細線,縫補了庫房里驅書蟲裝著草藥的吊布,大到每一次的進貨,林林總總,一時間根本看不完,可見記載這些的是個用心之人。
“這是你記的?”顧湘宜問。
趙嬸搖了搖頭:“我哪里認字,是我丫頭寫的,她所學不多,總怕記錯了賬,也感謝原東家不怪罪。”
平常女兒家讀書習字的可不多。
話音剛落,從里頭傳來一聲女孩的聲音:“娘,來客了嗎?”
“快過來見見新東家。”趙嬸招呼著說。
孫曉惠聽聞新東家來了,連忙從二樓下來,看起來有幾分慌張。
這母女二人就是玿筆齋中全部的店員了,本來店面也不算太大,兩人管著正好。
“你識字?”顧湘宜一見孫曉惠就覺得心生好感,問著。
孫曉惠怯生生的抬起頭,回答:“識得不多,娘說讀了書才沒白活一遍,所以讓我讀過一些,原東家人很好,這兒的書也讓我看。”
顧斐這人的善良顧湘宜是知道的。
“你娘說得不錯,識書認字是好事。”
趙嬸年輕時就羨慕讀書人,可家里頭不讓,說女子讀書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