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單身的適齡青年男女(甚至非適齡)總要被催婚,這幾乎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這條真理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每當逢年過節,這樣的單身男女回到家里,遠親近鄰、四鄰八舍的長輩們盡管對他們的心思想法一無所知,卻總忍不住要假裝關心地催上兩句。
“有對象了嗎?”
“明年能不能帶一個回來?”
“你看人家狗蛋,比你還小兩歲,兒子都上王者了!”
……
在擺脫單身之前,這些臺詞會年復一年地在耳畔響起,順序或有調整,內容基本不變。
顧元,這位來自南方小城的二十五歲大男孩,大學畢業三年,就被“催婚三連”洗禮了三年,好在他如今“身經百戰”,已然可以毫無壓力、一本正經、陽奉陰違地跟長輩們飚演技,將一個“總將長輩教導銘記于心、其實我比你們更著急啊的單身狗”角色塑造得極具張力和感染力,每每能博得大家的贊許和信任。
至于他內心真實想法,自有“九陽單身訣”可以化解:他催任他催,清風拂石碑。他急任他急,明月照小溪。
當然,這并非意味著顧元是什么嚴格的獨身主義者或者熱衷“單身久了就習慣一個人”之類的文藝調調,實際上他對愛情和漂亮姑娘始終憧憬,抱有希望,大學四年,他曾先后投入三段認真的感情,其中最后一段更是維持了長達一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要不是那位來自復旦英語系的女學霸嫌棄他是體育生文化水平低,兩人很可能會打破“畢業即分手”的魔咒,將關系升華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這件事對他打擊很大,怎么說自己也是堂堂“雙一流”體育院校的畢業生,竟被妹子以“沒文化”這種古典的理由給踹了,情感上著實難以接受。
于是畢業后的兩年多時間,他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一邊在某大型健身俱樂部做助教兼業務員,一邊瘋狂投入學習中。
他瀏覽經史子集、李杜文章和唐宋八大家以錘煉自己的文化底蘊;他中國四大名著、世界十大名著以及“男人一生必讀的十本書”以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他研究亞里士多德、柏拉圖、佛洛依德、黑格爾、王爾德、康德、尼采等以增長自己的見識;他背誦新概念英語、聽BBC新聞、刷IMDB排行榜TOP100的經典電影以鍛煉自己的英文讀寫聽能力;他和俱樂部一位外國辣妹會員滾床單以練習自己的英語口語……
近三年的時間,他夜以繼日,片刻不曾懈怠,簡直比當年備戰高考還要刻苦!
他如此拼命學習,充實自己,倒不是想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或者打臉前女友,而是想以后撩妹的時候可以有更多選擇,至少“文化水平”這一塊不再是短板。
然而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經過這么一番立體式、全方位的充電,顧元整個人的思想和氣質明顯都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不再是過去那種“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單細胞狀態,對女學霸的那種奇異的征服欲也隨之消失,甚至頓悟出“讀書學習可不只是為了泡妞”的終極奧義。
已忘初心。
就像傳聞中的那個男同學,為了追求女學霸同桌,拼命學習,后來終于拿下全班第一,突然發現女學霸的成績也就這樣啊,而且談戀愛會耽誤學習的,于是放棄表白,從此全心全意撲在學習上……
情場無意再斬獲,學習事業卻因此迎來轉折,顧元的情況差不多也是這樣。
兩個月前,顧元站在地鐵口“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地發傳單,偶然看到青藤國際學校的招聘啟事。
這所號稱“要打造國人自己的國際學校”的貴族學校在廣招各科教師,其中以十五萬年薪招聘體育老師的信息引起了顧元的注意。
待遇自不必說,難得的是專業還對口,有種……注定的感覺。
于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簡歷,不料很快接到面試通知。
在面試過程中,他三年的“寒窗苦讀”得到集體爆發,整個人跟開了掛似的一路過關斬將,前后五輪包括兩輪全英文的面試,全部順利通過,最后一輪面試的那位主面試官直接起身問他什么時候可以到崗。
到如今,他已在這所貴族學校工作快兩個月,不敢說就此完成草根逆襲走向人生巔峰,但命運的軌跡的確因為那三年的努力發生改變。
今天剛好周五,下午學生們放學之后,顧元騎著他的電動車離開學校去小姨媽家。
在中海工作三年,他一直借住在小姨家,為了能住得心安理得,他平時會主動幫小姨夫做工,主動幫小姨買菜做家務,偶爾還要主動接送和照料一下五歲的小表妹,大家相處下來,還算融洽。
這時外面正下著小雨,顧元騎跨在電動車上戴安全帽。
“顧老師再見!”
忽然旁邊傳來一道聲音,轉頭看到一個背著藍書包的小男孩一手牽著媽媽的手,一手朝自己揮舞道別。
“啊再見。”顧元抬手回應,目送母子二人走向一輛白色奧迪。
在青藤國際學校,BBA三個品牌的車都比較常見,連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平時聊天都偶爾會涉及到“我爸開寶馬,你爸開什么車”這類直指人心的尖銳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