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的游輪.大廳,直到午夜才逐漸安靜下來。大家都是文物界的專家,因為見到了傳奇文物,不免一時激動。但是最終,還是冷靜下來。
畢竟文物鑒定是一門科學,而做科學的專家中,很少有狂熱的信徒。跪著的人陸續站起來,想起來自己的工作。雖然大家很希望這兩件文物都是貨真價實的,但是本著科學的精神,必須進行嚴格的鑒定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
況且傳國玉璽和十誡約柜的關系重大,他們的工作更不能有一絲的馬虎。
至于說到鑒定工作,肯定不能立刻打開展示柜。對于這種重寶,任何人為的損傷都是不可饒恕的罪行。必須得事先敲定一個工作方案。
一百多位專家分成了玉璽組和約柜組,兩個工作小組,吵吵嚷嚷的討論了一宿。沒人覺得累,連曹建楨這樣的老人家都精神亢奮滿面紅光。
能夠有幸參與這種級別的鑒定工作,將會是這些文物專家終身的榮耀,他們將被載入史冊,每個人都沉浸在創造歷史的莊·嚴感中。
其中傳國玉璽的鑒定相對簡單,曹建楨擬定了整體的方案。他們決定暫時不對玉璽本身進行開柜檢測,而是先對麗姬提供的保管文書進行真偽驗證。
這些文書記錄了傳國玉璽從靖康之難被金**隊帶走,一路的流轉過程,各類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文書差不多有一千頁的分量。
曹建楨認真閱讀了這些文書的照片,他根據經驗,初步判斷都是真品。因為從紙張的年代,字跡風格和各種印鑒來看,如果是偽造的,那么工序之巨可謂重建歷史。
但是為穩妥起見,還需要對這些文書的記錄,進行史料比對。
在考古研究中,強調“孤證不立”,也就是說,如果這些文書中記載的事件,如果不能從正式的史料中找到旁證,那么即使這些文書本身沒有問題,也不能作為事實的依據。
譬如文書中有一段提到,金朝末年,大將粘罕有一支后人,遷居中亞躲避戰亂,傳國玉璽當時正是在他們的手中。
曹建楨必須找到在那個時代,確實有粘罕后人遷居中亞的證據。或者至少找到有金朝貴族成規模的遷居中亞地區的證據。這些證據,大多散落在地方志等浩繁的史料中。如果找不到,那么傳國玉璽在這五十多年里的去向,就會存疑。前后證據無法連接,就不能確實的證明真偽。
如果整個一千多年的流傳過程都能夠得到印證,那么就可以證實保管文書的真實性。下一步,曹建楨會組織開柜,對玉璽特征位置進行極微量采樣,做碳14的年代鑒定。如果鑒定結果確認玉料為戰國時期,篆刻為秦朝時期,便可以確認這正是歷史上記載的那一枚傳國玉璽。
至于十誡約柜,大體的鑒定流程也是如此。但是這件神器有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那就是約柜的內部,還存放有比約柜本身更珍貴物品。
分別是耶和華和人類訂立契約的兩塊琥珀石板,一根生命之杖,還有一金罐的瑪娜。考古學家們很希望現在就打開柜子,確認這三樣東西是不是真的存在。
如果里面空無一物,那大家可就非常非常失望了。
其實最主要就是確認契約石板在不在,理論上上面的字跡是耶和華親手留下的,可是貨真價實的神跡。
另外兩件就相形見絀了,生命之杖據說是一根帶著新葉的手杖,如果有,經過三千年的時光,別說新葉了,木頭都已經腐朽的差不多。在場的都是嚴肅的學者,沒人指望一截枯木真的能復活死人。
至于金罐,那就更加無所謂了。據說里面裝了一瓶瑪娜,鬼才知道什么是瑪娜,沒準瑪娜就是空氣呢。
現場打開約柜不是不可以,在側廳中,麗姬為專家們準備了一間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可以達到無塵級別的操作。但問題是,誰來打開約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