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須彩鱗的魚龍出水,迎著陽光泛出虹光,金枝玉葉隨風飄蕩,若處子儀態,含羞而嬌滴,九十九瓣紫金蓮花尚含苞未放,靈鹿仙鶴自在游游。
只是橫豎百丈的庭中卻多了個平時不曾存在的九尺香爐。
香爐中插著三根極長極粗的香,名引魂香。
在清凈觀中,每個大能級別的人物飛升之后,都會有其徒兒親手在這香爐中插上點燃,并且靜守七天七夜的引魂香。
此物寓意著接引魂魄之意,使其飛升后不至遭苦,來生再續前緣。
但此時,香火正鼎盛,卻無人看守。
香煙化作縷縷絲綢,接入頭上千萬里之遙的三百里祥云之中,仙人之魂,便歸于其上。
一行二十幾人從后面走來,皆是年紀輕輕的人兒。
年輕的人們臉上都各自帶著各自的悲傷,離那香爐越近,就越顯。
有嬌弱的姑娘落下淚來,就像是拉了什么引線,陸陸續續有很多姑娘哭了起來。
張天生跟在他們的隊伍中間,也有些被這悲傷的氣氛所感染,鼻子酸酸的。
他順著鼎爐中燃燒的高香看去,那縷縷的白煙直通天際云霄,祥云竟在此刻變幻,化作一柄劍的模樣。
沒來由地,張天生的腦海中浮現了這樣一道身影:那身影一劍斬出百里,瀟灑而自信;又瞬息百劍,顯盡天人之姿;再折劍而斬,天地寂滅,萬靈臣服;最后他跪地拜服,不知敬拜何方鬼神?
他又何須敬拜鬼神?
他突然想起了,他見過那道身影。
那人曾就那樣拜伏在地上,曾在他的面前。
原來是他么?
清凈觀的清字輩小輩們在觀主親傳弟子,也就是當代大師姐林清靜的帶領下,替三長老林臨山為其師靜守。
他們先是對著香爐輪番跪拜,又開始清掃庭院。
雖說清凈觀乃人間清凈之地,尤其大門庭院竟纖塵不染,金枝不落葉,錦繡不落花。但男女們仍是仔仔細細,生怕錯漏一個細節。
張天生就在那里站著,看著他們行動,自己卻不知該做什么好,也沒人來讓他做什么。
拜過香火,又清理過庭院,青年男女們又轉向了左手邊的大殿中去。
一進大殿,不見人影卻聞道音杳杳,不聞人言卻感心平氣靜。
殿有三座靈臺,正中一座太祖臺,其上有一丈高太祖金身立于其上,其手持天道經文,身繞金鱗應龍,足下是那正噴火的神凰,神凰之下便是一道暗金寶臺,有四字洋洋灑灑,如龍蛇游走:太祖寶相。
張天生順著那金身雕像向上望去,卻見太祖目視前方,其目光幽幽不知幾千萬里,口舌微開,似口含真言救世不出。
不知為何,張天生只覺一陣腿軟,竟跪地拜服,再起身時,有熱淚落地。
二十來名青年男女在一旁看得迷茫,他們雖全心供奉太祖,卻并不是信仰,只是按照祖先訓,感恩太祖對世間大恩而已,卻不想這世間還有人對太祖如此熱誠,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而這個黑衣的少年卻像是失了魂魄,一拜而起之后,竟跪在那里,呆呆地盯著太祖金身像,張大著嘴,似有話要說發不出聲音,痛苦難耐。
無人見到。
太祖低眉,凝視那跪地少年,手中天道經文翻過一頁,金龍游走、神凰展翼,那帶著洪荒氣息的浩然,令少年震撼而澎湃!
金身開口,聽不清聲節亦不知韻律,只聽模模糊糊又若隱若現一個“生”字。
此言一出,竟有萬般祥瑞,龍走鳳翔,乘風而起,日光竟在此時若實質流螢,又有百鳥齊鳴,仙鶴靈鹿繞其身而走,彩鱗魚龍歡脫起躍,九十九瓣紫金蓮花應祥瑞而怒放。
說來遲緩,實則只是瞬間時光。
無人得聽其聲,更無人得見那漫天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