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也是挨著學校的,柳衛國從辦公室里出來,“明貴,你這事做的好啊,滄海解決了咱們溝兒村修路難的問題,對咱們溝兒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孩子們以滄海當榜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孟翰林、田雨欣、徐小佳、沈若琳都是柳滄海的崇拜者,一個個也都滿臉期待,非常想知道柳滄海會講些什么。
柳滄海站在國旗臺,瞧著臺下的人,心里非常的淡定,原本是打算隨便講幾句鼓勵孩子們的話,但在場的還有些村民在聽,就有些不太適合了,“我其實沒有特別想講的話,就給大家讀幾句書吧!”
縣教育局長胡清平開著帶著兩位教育局的工作人員來到溝兒村小學,見溝兒村小學的操場圍了一群人,把車停好后就擠到人群中去,正好瞧見柳滄海在說話。
這人是誰?
竟然還吸引了這么村民!
胡清平環顧四周,心中非常地好奇。
孟翰林、田雨欣、徐小佳是聽過柳滄海的讀書聲,聽到柳滄海說要讀書的時候,立即帶頭鼓起掌來。
胡清平身旁的一位工作人員哂笑道,“讀個書至于嗎……”
另外一位工作人員也笑著道,“畢竟是窮鄉僻壤,教育資源比較差,人的文化水平比較低,你也要多多理解的嘛!”
胡清平清楚孟翰林、田雨欣、徐小佳的事,甚至對溝兒村小學有位神醫的事也略有耳聞,知道這種深山里的小學并沒有表面上的那么簡單,呵斥道,“行了,少說幾句!”
國旗臺上。
柳滄海略作調整,開始讀起書來。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柳滄海修行《浩然養吾經》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讀書的時候運行《浩然養吾經》已經成為了一種本能。
讀書聲引起體內浩然正氣的共振,浩然正氣隨著讀書聲傳播開來。
《孝經》每一句的意思主動出現在眾人的腦海里。
“孔子說: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順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處,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嗎?”
“曾子離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說:學生曾參愚昧,怎么會知道呢?”
“孔子說: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這里生發開來。你坐下,我現在就跟你講!人的身體以至每一根毛發和每一塊皮膚,都是父母給予的,應當謹慎愛護,不敢稍有毀傷,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以德立身,實行大道,使美好的名聲傳揚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則是實行孝道的最終目標。所以實行孝道,開始于侍奉雙親,進而在侍奉君主的過程中得到發揚光大,最終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業……”
溝兒村小學背靠著石牛峰。
小學后面就是大片山林。
朗朗的讀書聲傳到山林里。
山林里的一些鳥雀紛紛飛落到國旗臺的四周,甚至有一些大膽的鳥雀直接落在柳滄海的肩膀上,一個個昂頭挺胸目不轉睛地盯著柳滄海,像是正在專心聽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