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秀和尚眼里放著光芒道,“小僧想向柳居士請教一番,不知道柳居士意下如何?”
柳滄海并沒有想和一秀和尚動手的意思,“算了!我練拳只是為了強身健體而已,并沒有爭斗的念頭!”
并沒有爭斗的念頭?
一秀和尚聽著一愣,然后再向柳滄海彎腰行一禮,“阿彌陀佛,是小僧的心中起了嗔念!”
柳滄海練完拳準備離開,岳麓山風景區比較大,他昨天其實只走了一半,還有另外一邊并沒有走到,便向一秀和尚道,“一秀,那我們后會有期,我這邊先告辭了!”
一秀和尚出身南岳寺,是南岳寺最優秀的弟子之一,剛和柳滄海短暫的交流過后,就對柳滄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柳滄海道,“柳居士,你打算到哪里去呢?”
柳滄海淡淡地笑道,“隨便到山上走走!”
一秀和尚道,“小僧也沒事,那不如小僧和柳居士作伴,一起去走走?”
柳滄海沒好拒絕。
岳麓山寺是在半山腰上。
柳滄海便帶著一秀和尚,先去了北面幽谷中的蟒蛇洞。
蟒蛇洞在西晉以前叫“抱黃洞”,相傳宋祥符年間,有個叫張抱黃的道士,在巖下修煉,丹成升仙而去,“抱黃洞”由此而來。張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盤踞,故有蟒蛇洞之名。
而蟒蛇洞之所以成為名勝,出自一個神奇的故事,據說蟒蛇經過千年修煉,每年七月十五日都要出洞為害。它從洞中吐舌為橋,越過湘江架到河東白鶴觀,一雙蛇眼圓瞪像燈籠,口中發出美妙動人的音樂,人們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現彩虹般的仙橋,以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
有一位道士率先踏上“仙橋”,但有去無回,葬身蛇腹。
當時荊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銳的觀察,見“天門”外懸的天燈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一箭射去,頓時天燈熄滅,橋也無影無蹤,后來派人按血跡尋找,在抱黃洞內,發現有一大蟒被射死了。
柳滄海在洞內轉了一圈,并沒有發現任何當時留下來的痕跡,不過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爺爺,而關于陶侃和蟒蛇洞的傳說,也比未必全都是空穴來風。
陶侃能一箭射死千年妖蟒是何等的厲害?
柳滄海很難想象!
兩人離開蟒蛇洞開始向上爬。
路上的游客比前幾天增加了許多,甚至還是能看見不少平日都在寺廟里的僧人,就柳滄海而言,他今天一天看到的和尚比他前二十七八年架起來的和尚好要多,路上的游客中,有許多都是佛教信徒,也是來觀摩這次水陸大會的,只是他們不會受到岳麓山寺的招待,得自己在山下住而已,其中有一些人,見一秀的僧人打扮,還經常跑過來和一秀打招呼。
一秀和尚則是時不時的和柳滄海討論幾句佛法中的問題,柳滄海畢竟是熟讀了許多佛門經書,而且又有過幾段佛門的體驗人生,對一些佛法問題理解的非常透徹,說出來的話,經常讓一秀和尚都格外詫異,而一秀出身南岳寺,對佛法理論非常扎實,柳滄海之前修行佛教的時候一些疑問,在和一秀和尚談道的過程中也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