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話的時候,他還一直分些心神在劉備身上。
當他注意到劉備先是張嘴欲言,旋即訕訕住口,終于忍不住嘴角微勾,露出了一抹微笑。
“子仲所言不差。”劉毅先是點頭肯定了糜竺,接著便沉聲道:“根據探報,徐和在春分之后便開始從所占各縣城中調集兵力,經過兩月的集結之后,已經在緊鄰著齊國的高苑縣、博昌縣、利縣三地部署了近八萬人,并且在壽光這個毗鄰我北海的縣城,同樣部署了兩萬余人。”
之所以能把徐和的兵力和布置給打探個七七八八,不是劉毅派出去的探哨太給力,而是黃巾實在是一點點的防備意識都沒有。
要知道,在古代,想要打探清楚敵方的具體兵力其實是很難的,正所謂,人一滿萬,無邊無際,兵力到了萬這個數字的時候,就算是放你肉眼去數,也數不準,所以很多時候偵察都是用數旗幟來配合目測的。
因為一桿旗幟,通常都是代表一個編隊,一般也就是一曲。
這也是為什么古代的將軍們裝大尾巴狼的時候總是要吩咐手下要多多樹旗的原因,在無法抵近目測核對的時候,遠遠的數旗幟就成了唯一估算兵力的辦法。
按照漢軍的操典,只要是在戰備期間的行軍都是要偃旗息鼓的,為的既是隱蔽,也是讓敵方探哨摸不清虛實。
而黃巾倒好,舉著旗子大搖大擺的轉移,也沒有派出游騎巡曳,讓劉毅派出去的探哨摸著邊兒數了個痛快。
所以劉毅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知道了黃巾的兵力布置,直接導致了他廢了大半天想出來的方案B和方案C成了無用功。
劉毅環視了手下的心腹們一圈,冷冷一笑,“徐和此番布置,其意昭然若揭。”
“府君所言極是,觀其行止,應當是想用壽光縣的兩萬人進行限制,從而可以毫無顧慮的攻打齊國。”劉毅話音一落,劉備就迫不及待的補充了起來,他說著還有意無意的瞥了糜竺一眼。
糜竺很敏銳的察覺到了劉備的眼神,不知道為何,他突然覺得自己同小了自己四五歲的劉備較勁的行為非常幼稚,在啞然失笑的同時,他也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這劉玄德似乎氣量頗為狹隘,差了府君不止一籌,若是那家女子嫁了這么個小肚雞腸的人,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受......”
......
肅立在沙盤前的劉毅并不知道糜竺的小心思,他見回答的人又是劉備,不禁有些詫異。
在前世的歷史上,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都沒有對劉備的戰略素養有多少提及,尤其是演義,直接把劉備的勇武都給砍了,直接變成了“德近乎偽”。
現在看來,后世都太過注重劉備的“仁德”,卻是忽略了劉備能得到曹操這個軍事家那么高的評價,靠的可不是僅僅是仁德,其自身的軍事素養還是過硬的。
因為劉毅以及程昱陳登,全部都是這樣的結論。
此時的青州,徐和控制的地盤和漢軍控制的地盤交錯在一起,徐和部是一個倒立的凹字,而漢軍的領地是一個凸字,在這個凸字的突出部分,是齊國,凸字的底部則是北海國。
而高苑縣城,博昌縣城,利縣城這三座城池,則是近乎一條直線分布在凸字的頂端,所以劉毅才同樣認為,徐和是想先吃掉齊國,圖謀北海。
劉毅對于徐和主動發起進攻絲毫不感到意外,他之所以趕時間催著關羽要在五個月左右就要初具戰力,就是因為知道,徐和肯定會一過冬季便要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