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玄妙的太玄神功,難怪要到俠客行位面去走上一趟,得到這門神功,簡直是有如天助。”從魔劍生死棋位面來到這個不知名位面的黃崇,“看完”俠客行位面的記憶之后,恍然大悟道。
來到這個位面之后,黃崇發現自己不僅僅是自己的實力達到了天人境界,還憑空多出了兩段記憶,黃崇自然要在第一時間仔細“翻閱”。
這才知道,原來自己在離開天下第一位面之后,手指出現“分化”,一分為三,一個去了魔劍生死棋位面,一個去了俠客行位面,至于最后一個……
這就是為何手指中間的白線會出現分叉的原因。
俠客行位面最大的收獲就是《太玄經》,這門武功以“玄”字為核心,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天、地、人三位一體的武學體系,毫不夸張的說,《太玄經》已經超出了武學的范疇,稱得上是一門哲學。
在俠客行位面,黃崇的分身(姑且這樣稱呼)活了一百三十五歲,和阿繡一起,用一百多年的時間去參悟《太玄經》,雖然在俠客行位面,分身的記憶殘缺,對于武功的理解,也遠不如本尊,但并不妨礙參悟,尤其是百來年的實踐經驗,現在又與本尊記憶合一,黃崇對《太玄經》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如同前文所說,《太玄經》并不是一門內功心法,更像一種哲學體系,猶如《易筋經》一般,為何直到魔劍生死棋位面,黃崇還要持續參悟相對低武位面的《易筋經》,那是因為《易筋經》中蘊含著武學道理。
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以不同的心境,去讀《論語》、《道德經》這些經典,都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誰也不敢說自己讀透,《易筋經》對黃崇來說,也是這個道理。
《太玄經》也是類似于這樣的存在,可以融匯天下武學,只是《太玄經》的檔次要比《易筋經》高出不少。
太玄經,“玄”,如字形,意為螺旋式的“輪回”,是規律形態的一般性構架,生生不息,無休無止,以其為根基,可以融匯天下諸多武學,比天山折梅手要高端許多。
其實在俠客行位面,真正讓黃崇從先天巔峰一躍成為宗師巔峰的原因,并非是《太玄經》本身,而是因為黃崇在領悟了太玄經之后,將一身武學融會貫通,這才成就了黃崇宗師巔峰的修為。
之后百年間,雖然在俠客行位面,黃崇的修為沒有再提升,但是將一身武學融匯貫通,對于《太玄經》也有了極為深刻的理解。
甚至黃崇可以這樣說,有了《太玄經》,自己的武學道路就有了“指導思想”,不需要在摸黑趕路了,可以摸著石頭過河,雖然都是“摸”,但是后者是知道目的地的。
……
“只是,我領悟的《太玄經》,真的是石壁上的《太玄經》嗎?”黃崇眉頭微微一皺想道。
黃崇之所以會有這個疑惑,是因為在領悟《太玄經》的過程中,手指也插了一腳。
手指顏色“自動”褪去,并非沒有緣由,而是黃崇主動去觸碰的,在魔劍生死棋位面,黃崇受到某種誘惑,主動去“觸碰”手指(第三五三章),只是在魔劍生死棋位面,“觸碰”之后,什么也沒有得到,本來還以為是出現了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