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奧出線的消息隨著轉播信號傳遍大江南北,在次日清晨,所有“地方”日報的頭版頭條都是踢足球的奧運健兒戰勝日本,成功殺入決賽圈的新聞。
“地方”日報不是一種報的名字,而是全國各地凡是以地方名稱開頭的報紙。除了京城日報和少數幾個地區以楊辰的頭球作為封面以外,其它的報紙都不約而同地把歐楚良撲點的照片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2比1,從比分上來看似乎兩隊的比賽非常膠著,殺得難解難分。實際上,但凡看過本場比賽的,都會認定本場比賽唯一的轉折點、唯一的功臣:歐楚良。
如果不是他中途替補出場撲住點球,國奧又怎會士氣大振?又怎會在后續的比賽中越戰越勇,以致于在日本隊的圍攻下,連續兩次依靠反擊制造的定位球破門得手?
《京城青年報》:英雄之路從塑造英雄開始!
“足球是十一個人的團體運動,但并非不需要英雄!”
“昨日,我們在健力寶塑造英雄;今日,我們在奧運預選賽中實現英雄!”
“英雄夢,英雄情,英雄奧運起征程!期待我們的英雄在奧運會中,再奪輝煌!”
《南方體育》:今夜,我們無人入眠!
“時隔八年,中國隊又可以參加奧運會,這是多么可喜可賀的事!”
“回想過去歷年征戰經歷,無不險之又險,觸目驚心。”
“雖如此,但我們畢竟再次踏入奧運會的賽場,希望奧運健兒可以在新的征程中披荊斬棘,勇創佳績!”
《盛京日報》:奧運會,我們來了!!!
國奧出線,算得上是中國足球的一個階段性勝利。足協袁為民、王軍生等高級領導第二天天剛亮,便趕到首都機場準備接機。
下午,當國奧隊回國的飛機緩緩降落在跑道上開始滑行時,王軍生對一旁的袁為民道:“主席,咱們的足球奧運健兒取得這么好的成績,下次再出去比賽,有沒有可能申請個專機?”
“哈哈哈哈哈!老王,你可真會想!”袁為民先是哈哈大笑一通,隨即看到王軍生認真的眼神,點點頭道:“這件事我批了,不過費用什么的都需要足協自己來掏。只要你們有這個錢,組織上一路給你們開綠燈!”
聽到這句話王軍生也樂了,“那我就在這代表全國的足球健兒在這里謝謝主席了...”
“別這么說!要說謝的話謝你和老許好了。咱們中國足球從無到有,你們倆功不可沒!”
在這個年代,除了奧運會這種世界性的集體跨國體育項目有轉機以外,哪有單項運動的運動員出去比賽做專機的?足協只負責足球這一塊,想申請專機不但需要組織批準,還需要大量的費用,甚至還會面對民間輿論的批判。
想想過去出去比賽還要擠火車坐輪船顛簸了好久才能到目的地,王軍生這個“后勤部長”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申請一架專機,專門負責足球隊員的接送。
就在王軍生思考著要從哪方面拉資助時,不知誰帶頭喊了一聲“英雄們出來了”。周圍的人“呼啦”一聲,涌向出機口。
國奧隊員的服裝統一,在人群中一眼就被認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