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后,三教也逐漸式微,而天庭壯大,佛教興起,三界重又達到了一種平衡狀態。
天庭收服四海,一統寰宇。但由于等級制度森嚴,有不少上古大仙不愿依附于天庭,尤其是上古巫妖兩族殘存的勢力,更是受到歧視,只有萬教能夠包容一切,有教無類,不論出身,因此這些勢力便都皈依了萬教,萬教由此有再次興盛之象。
但因為萬教之中,妖類占比過大,所學的法術也是千奇百怪,從此便也有了魔教之稱,受到天庭和三界打壓。越是打壓就越是反抗,越是反抗就越坐實了魔教之名。”
齊鶩飛說:“可是萬教不是伏羲大神創立的嗎?難道他就不管?”
陸承說:“羲皇創教之后就不再過問教中事務,而且此時離羲皇創教已不知過去了多少萬劫。再說,萬教受到了天庭和佛教的聯合打壓,連三清圣人也都支持,伏羲大神就是想管只怕也是孤掌難鳴。他不出手,至少圣人們還能互相留個臉面,他若一出手,那大家撕破了臉,便又是一場天地大劫。最終遭殃的,還不是泱泱萬民,寰宇眾生!”
齊鶩飛覺得時間久遠不是問題,估計后一個原因才是主要原因。
萬教最早的興盛肯定引起了諸多圣人們的不滿,聯合打壓也是正常的。就像自己在盤絲嶺,養了那么多妖怪,要是被虹谷縣城隍司摸清了底細,恐怕明天就會申請天兵下界過來緝捕了。
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如果放任萬教的勢力發展,其他教派肯定會擔心總有一天會被吞并掉。
齊鶩飛問道:“既然萬教一直受到打壓,教中為什么不團結起來?”
陸承嘆道:“羲皇不出來主事,教中一直找不出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出來主持局面。而且天庭對萬教的政策也并不是趕盡殺絕,而是以分化打壓為主。
萬教教眾分布極廣,類型又多,真正作奸犯科,觸犯天條的,其實并不多。上面也不能做得太過分,真要逼得太急了,把教眾逼得團結起來,擰成鐵板一塊,那就不好對付了。所以他們采取的是一收一放的政策,一邊打壓,一邊綏靖,打壓一陣就放一放,找幾個立場不堅定的吸收過去升官發財,立個典型。這樣萬教就永遠被壓制著,不能興盛,但也不會被打死,直到西游時期……”
“西游時期?”齊鶩飛好奇道,“西游和萬教還有關系嗎?”
陸承說:“西游本是封神之余劫。天地大劫,就像地震一樣,能量并不是一次釋放完的,其后還有不斷的余震,有時候會波及幾千幾萬年之久。封神大劫算是釋放的比較完全,但余劫依舊很厲害。為了消弭劫難,各方圣人們商量出了一個方案。”
“就是西游嗎?找四個人,跑到靈山取一趟經,把佛經送往東土,就能消除劫難了?”齊鶩飛有點想不通。
“西游不是這么簡單的。”陸承說:“我們習慣于叫西游,但實際上,整場劫難并不只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那么簡單。前后五百年到一千年左右的時間都算在西游劫難之內。”
齊鶩飛點頭道:“原來如此。”
他想起了西游記里的大鬧天宮等劇情,的確是發生在西游五百年前。至于西游之后發生了什么,他不是很清楚,據說有西游記后傳。但后傳里的故事,估計都是胡編亂造的,和現在他所處的這個世界大概沒有關系。
“你剛才說直到西游時期,萬教怎么了?西游不是圣人們商量出來的消弭劫難的方案嗎,和萬教有什么關系?”他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