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承說:“圣人們是如何商量這個方案的,老奴不敢斷言,但可以猜測出來。”
“哦,那你倒說說看。”
齊鶩飛很好奇。這個老陸,竟然敢猜圣心圣言,就不怕被圣人察覺?
陸承說:“封神之后,天庭勢力壯大,三教也漸趨沒落,原本作為三教之祖的三清圣人漸漸成了一種精神象征,實權全都抓在了玉帝手中。三清自然不甘心就這樣早早的退休。
玉帝其實也不滿,因為三清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地位過高,滿天神仙都是他們的徒子徒孫。
而在西方獨辟一界的靈山,封神之后迅速壯大,又不受天庭的管制,獨立開辟大靈山大結界,看上去是封神之劫中的最大贏家。但釋教在當時的影響力實在太小,只局限于靈山周圍。同為圣人,他們自然也不滿意。
大家都不滿,正好封神大劫之后最大的一次余劫來臨,就一拍即合,商量出了這么一個方案,既消彌了劫難,也讓各方勢力有重新洗牌的機會,可以各取所需。”
“怎么個各取所需法呢?”齊鶩飛問道。
陸承說:“三清之中以太上老君為首,將原來的三教整合在一起,統歸入道,于是有了‘天下仙門皆歸一教’的現象,成為最為壯大的道教。幾乎此后的天庭神仙都是出自他們的門下。
而如來則通過佛法東傳,擴大了佛教的影響力,成為世間信眾最多的教派。借著如此多的信徒,佛家英才輩出,出了很多了不起的僧人,其后靈山羅漢數量激增,更有好幾位準圣半圣級別的人物出現。短短不過千多年,就有如此成就,佛家修行的確有可取之處。
如此一來,道教和佛教在民間二分天下,此后三界聯合辦公,也多依賴了這個人才培養體系。”
齊鶩飛說:“但這樣一來,玉帝的權力不是被削減了?封神大劫給他帶來的好處豈非全都抵消了,玉帝怎么能答應?”
“如果僅僅是這樣,玉帝當然不會答應。但是,玉帝知道將來體制改革必不可免,一旦改革,他的權力總是會被削減,甚至要退居幕后,如此一來,還不如就在這一場劫難當中,提前謀劃,用這早晚要讓出去的利益,來滿足各方的要求,提出他自己的條件。”
“他提出什么條件?”
“建設功德林,收取三界功德稅。”
齊鶩飛恍然:“原來功德稅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陸承說:“其實收取三界功德稅這件事應該是早就在謀劃了,也許封神之前,天庭創建之初就已經在規劃了。只是一方面需要取得各方同意,另外也需要一個關系到功德分配的事由,如此才能順利推廣,而西游,無疑正好滿足了這兩個要求。
表面上看,西游事件是以靈山為主,實際上,天庭才是真正的主角。沒有天庭的配合,這個方案根本無法實施。再加上一旦大量收取功德稅,天庭就有了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天道、延緩或分散劫難降臨的能力。這是大家都樂于見到的。所以玉帝提出的條件,其他各方沒有理由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