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問堯,想不想要當這個人皇。
消息傳開,人族當中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無數帝摯的支持者出聲反對,他們認為帝摯是帝嚳的長子,也是帝嚳選定的繼承者,所以帝摯就是最合適的人皇。
在這種情況下,堯拒絕了帝摯禪位的邀請。
帝摯回去了。
然而人族內部的沖突卻并沒有如他所愿的消弭。
雖然堯拒絕了帝摯,但是卻又有新的傳言說,是帝摯暗中威脅了堯。
而且,如果帝摯真的有誠意,堯這么有才能的人又怎么會隱居在唐地,而不是為人族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肯定是因為帝摯忌憚堯,所以不敢用堯。
理所當然的,人族內部的沖突不僅沒有平息,反倒是更加激烈了。
在這種情況下,帝摯在一段時間后,又第二次去了唐地。
他想請堯這個弟弟來輔佐他。
但是堯這一次依舊拒絕了帝摯的請求。
這一次被堯拒絕之后,帝摯很是疲憊。
他性子平和,仁德之名遠播,但是這卻并不代表他就不夠聰慧。
事實上,所有事情他都看的很清楚。
他知道這一切的源頭是什么。
所以他對堯說,等他回去處理完各種事情之后,他還會來一次。
等到了那個時候,他希望堯不要再一次拒絕他。
就這樣,帝摯又回去了。
這一次回去之后,溫和的帝摯卻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雷霆手段。
他鎮壓了一切反對的意見,遣散了所有直言相諫的臣屬,然后來到了唐地,再一次提出禪位給堯。
這一次,堯答應了。
君子可欺之以方。
帝摯是因為帝嚳把人皇之位傳給了他,所以他才當了這個人皇。
堯是因為帝嚳沒有把人皇之位傳給他,所以他才去唐地隱居。
因為他想當這個人皇。
所以人族當中才會有各種流言、各種沖突。
其實,在這場兄弟之爭中,帝摯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的。
但是他從來都沒想過要爭。
該是誰的,就是誰的,他不明白為什么要爭。
可堯卻一直在逼著他來爭。
帝摯可以容忍別的,可他身為人皇的責任卻讓他無法容忍人族陷入內耗當中。
因此,他只有兩個選擇。
要么除掉堯,要么把堯想要的東西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