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摯是君子,而堯不是。
所以他輸了。
他沒法對自己的親弟弟下手,所以就只能讓步。
就這樣,堯利帝摯性格的弱點,成功的登上了人皇之位,是為帝堯,因為他之前隱居在唐地,所以又被成為唐堯。
這是人族內部第一次的勾心斗角,最后由于帝摯的仁德而消弭。
然而,堯雖然登上了人皇之位,卻并不代表各方人族就都信服他。
帝摯雖然在禪位給堯之前遣散了自己麾下的臣屬,但是他連堯的那些臣屬都不忍動手,就更別說對自己的臣屬下手了。
因此,這些人也只是被他遣散了而已。
在帝堯登基之后,這些人也就成了反對帝堯的主力。
帝摯不想爭,但是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卻看不下去。
在他們眼中,帝摯才是人皇之位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帝堯只是一個卑鄙無恥的竊取人皇之位的小人。
這一次,帝摯已經沒法阻止這些昔日的臣屬了。
因為他已經不是人皇了。
于是,人族,再一次發生了內亂。
又或者說,是繼軒轅與蚩尤之后,人族的第一次內戰。
帝摯昔日的那些臣子,率領著自己的部落紛紛向帝堯宣戰,想要把帝堯趕下人皇之位。
可帝堯畢竟是帝堯。
他的才能不下于帝摯,手下同樣有一大批支持者。
而反對他的那些人,卻沒有一個能夠站出來的統領。
所以,盡管過程有些波折,但是堯最終還是鎮壓了所有叛亂,統一了人族。
這樣一來,他也算是徹底坐穩了人皇之位,就算是帝摯,也無法再威脅到他了。
不過,在人族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之后,帝摯卻是郁郁寡歡,因為他覺得人族之所以發生了這么一場內戰,蒙受了這么大的損失,都是因為他。
如果沒有他,帝嚳就可以直接把人皇之位傳給堯,這樣人族就不會有這一場內戰,也不會蒙受如此慘重的死傷了。
懷著這種念頭,帝摯郁郁而終。
雖然堯沒有殺他,但是由于內心的自責,這樣一個品德、性情均無可挑剔的君子最后還是沒有能夠善終。
然而,堯雖然如愿成為了人皇,并且憑借著自己卓越的才能讓剛剛經歷了一場內戰的人族逐漸恢復了元氣,可大概是報應吧,在堯晚年的時候,他卻是各種不如意。
他的長子監明早夭,次子丹朱不成器,難堪大任,除此之外,他就只有兩個女兒——娥皇女英。
如此一來,堯就陷入了沒有繼承人可選的窘境。
畢竟,丹朱的才能屬實一般,如果把人皇之位傳給丹朱,恐怕無法讓人族上下心服,而且丹朱也難以帶領人族走下去。
可如果不把人皇之位傳給丹朱,堯又心有不甘。
而就在堯因為繼承人的事情而焦頭爛額的時候,人族的很多地方又出現了發大水的情況。
報應,仿佛一下子就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