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人來說,過了農歷春節,才算是進入新的一年。
歷史上的1928年,是青白黨較為輝煌的一年,北伐取得了重大勝利,張學良宣布改旗易幟,東北三省和熱河歸順南京政府。蔣介石做了中華民國主席。中國似乎終于揮別了軍閥混戰的年代,有望走上現代化建設之路。
然而,1928年發生在中日之間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日本出兵山東,制造“濟南事變”;刺殺張作霖,妨害國民政府統一東北;拒絕就中國關稅自主問題進行談判,表明日本已經取代其他列強,成為中國的頭號敵人。
此前,在華盛頓會議上,中日雙方就解決山東問題,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根據相關條款,為補償日本在青島完成的建設工程,中國政府向日本支付200萬美元現金,以及利率為6%的國債,于1937年11月到期。而膠濟鐵路則由中國以價值4000萬日圓的國債贖,這筆國債利率也為6%,同樣是15年期,以膠濟鐵路的收入作擔保。
1927年4月,日本若槻禮次郎內閣下臺,田中義一當了首相,對華政策轉趨強硬。
青白黨與日本之間的矛盾在1927年就初見端倪。1927年秋,蔣介石的軍隊一部進駐魯南,山東軍閥張宗昌潰逃在即,但是日軍忽然進駐青島和濟南。
為避免爆發沖突,蔣介石親往日本,會見首相田中義一。田中義一告訴蔣介石,日本在滿洲的地位,不能受到以統一中國為目標的軍事威脅。蔣介石則堅持,中國所有領土,包括滿洲,都必須置于政府統治之下。
田中義認為,青白黨在長江流域下游,已經有足夠的權力,也有足夠的問題要處理,你一個地方軍閥,統一南方就可以了,就別來北方湊熱鬧了!
蔣介石謀求的是中國統一,自然不同意對方的說法。
1928年4月30日,北洋軍閥部隊撤退時,炸毀了濟南的濼口黃河鐵路橋,鐵路服務被迫停止。成千上萬行進中的南京政府的軍隊涌入濟南。
蔣介石于5月2日抵達濟南,會見日本駐濟南總領事西田畊一,雙方達成維持法律與秩序的協議。
數小時后,福田彥助率領一部分日軍從青島抵達濟南。
5月3日上午,福田彥助借口中**隊出現搶奪行為,命令日軍開始向青白黨軍開火。戰斗持續到5月5日,日本人控制了商埠區,而青白黨軍隊則退回舊城。
日軍進入濟南后,屠殺百姓萬余人,并且將青白黨外交人員蔡公時拷打致死,史稱“濟南慘案”。
5月7日,在新一批人數為2000人的日軍抵達濟南后,福田彥助向青白黨軍隊發出要求其投降的最后通牒。福田彥助沒有得到日本軍部或內閣的授權就再次對濟南實施攻擊,開創了軍事指揮官未經日本當局授權就在中國進行軍事行動的先例,從而為三年后的東北“九一八事變”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從5月8日早晨開始,日本大舉炮轟濟南舊城。在飛機、大炮、裝甲車與優勢兵力的結合下,日本在濟南取得絕對的軍事優勢。
5月10日,青白黨軍指揮官李延年和蘇宗轍率軍撤出濟南,但在撤退沿線,他們遭到日軍的伏擊。
最終于5月11日,在濟南總商會和濟南商埠商會的安排下,雙方停火。
停火期間,日本控制膠濟鐵路,并繼續占據濟南。
隨后,中日雙方又在經濟戰線展開了交鋒,日本取代英國成為中國首要貿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