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謠》很快就發行了,作詞、作曲依舊是“管春秋”,演唱者是“雪向晚”。
這些歌與眾不同,骨子里透著大氣。
如果說《向晚詞》和《夜上海》代表著靡靡之音,那么《長城謠》則代表著思念和悲憤,還有無比的堅定和執著,它是發人深省的呼喚,喚起人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不管什么時候,多數中國人都是愛國的,比如說蔣先生,他的內心深處也想讓中國強大。即便如漢奸汪精衛,也未必愿意看到,中國人永遠趴在地上做奴隸。
所以這些歌曲一出來,就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共鳴,甚至成了中小學教堂的歌曲。
秦笛拿了磁盤回家,放給大伙兒聽。
秦月聽了激動得渾身顫抖,上前抱住晏雪,在她臉上親了一口:“小雪你可真厲害,這才是真正的好音樂,憑著這幾首歌,你可以名揚千古了!”
晏雪尷尬的抹著臉上的口水,道:“月兒姐,我只是唱歌而已。更關鍵的是詞曲。跟我沒關系。”
秦月道:“我知道,但是作為歌者,也不簡單啊。”她轉頭瞪著秦笛:“哥,我也會唱歌!”
秦笛微笑搖頭,道:“你不行。實話告訴你,雪兒演唱這些歌的時候,總共運用了五種‘仙音’。外面的人撐破天,也只能模仿出兩成。如果未來沒有真人,這恐怕就是千古絕唱了!”
秦月在一邊兒咬牙切齒:“哥你胡說八道!什么真人假人,云里霧里,就會騙我!”
秦笛從不在妹妹跟前表現自己的功力,他練的仙家內養功夫,又不是花拳繡腿,用不著每天演練,而且魔都缺乏靈氣,就算每天打坐也沒用,所以秦月總以為,自家哥哥喜歡吹牛。
即便是朱婉和秦菱,也只領教過秦笛的預言能力,沒見他出手對付任何人,頂多有一次,看見青幫的人跪在門口,被他抽了兩鞭子。那也算不了什么,只要有錢,就能收買青幫的頭目。
至于說,每隔半年吃一次的丹藥,有沒有效果天曉得!不是說今天吃了,明天就能變仙女,延緩衰老的效果,需要到老了才知道。
秦月還年輕,并沒有將丹藥放在心上。
秦菱生了個女兒,已經快滿周歲了,名叫“張怡然”。小姑娘聽著歌曲,咿咿呀呀的叫著,偶爾唱一句“蕩起雙槳”,可把秦菱高興壞了。
“好歌!老少咸宜!我喜歡!”
秦笛命人取了兩套《長城謠》,送給周長庚和卓青丘。
兩位大文豪聽了,各自露出驚嘆的眼神:“厲害!這位秦先生果然神奇,不聲不響弄出這些好歌,端的是讓人欽佩!可惜啊,這人生性散漫,放蕩不羈,再加上膽小怕事,不是我黨中人……”
隨著電臺播放,專輯《長城謠》傳遍大江南北,雖然很多人家都沒有收音機,但是擱不住學校里老師教,小孩子一路走一路唱,漸漸的大人也會了。
作為愛國歌曲,傳播之廣泛,聲勢之浩大,甚至讓秦笛懷疑,等將來日軍侵華的時候,少帥張學良是否還敢跟歷史上一樣,選擇不抵抗退出東北?如果他真的那樣做,會不會被老百姓罵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