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的時候,秦笛閉目思索,1928年的中國,最薄弱的地方在哪里。
此時中國內憂外患,處于歷史上最艱難的階段。一個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算是對中國現狀最好的概括。
外有列強的壓迫和剝削,中國連關稅自主權都沒有!日本占據了臺灣、琉球和朝鮮,占據了青島和濟南,并且覬覦東三省!英國的軍艦能一口氣開到武漢和四川!肆意的撞沉中國的商船!槍炮之下,哪里有正常的經營和貿易呢?
內有軍閥混戰,青白黨一次次北伐,大赤黨星火燎原,百姓愚昧、困苦,工業化才剛剛起步,而西方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在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
中日之間的戰爭,是不平等的戰爭。日本已經完成了工業化,中國才剛摸到工業化的門檻,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相當于降維打擊。
抗戰14年,中國之所以打得苦,不是因為人民不拼命,而是因為基礎太薄弱。
“落后就要挨打”,這不是一句空話。
中國各方面都很落后,既包括政府的組織能力,也包括工業生產能力,更有老百姓的素質。中國的人口識字率不到20%,而日本人口識字率超過95%。
其實,日本在明治初年(1868)的識字率不到30%,跟中國差不多,但是經過明治維新之后,短短三十年間,將識字率提升上去了。
他們從中國搶了錢,全都拿去發展教育。而中國的老佛爺,還在準備陪葬的珠寶呢!
秦笛三世為人,轉生于這個年代,他又能做什么呢?
舊中國積貧積弱百余年,可以說千瘡百孔!就算他將所有資產都捐出去,對整個國家來說,也還是杯水車薪。
四萬萬中國人民,需要經受血和火的洗禮,經過艱苦卓絕的探索,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在巨大的歷史車輪面前,秦笛只能躲在一邊偷偷的敲邊鼓。
他不能揭竿而起,自己成立一個政黨,夢想著做什么領導人,因為國家已經夠亂了,容不得他胡亂出手。
他雖然武功蓋世,也不能挺身而出,刺殺東條英機、崗村寧次、山本五十六,因為刺殺不解決問題,日本死一個大將,還有更多的繼承者,而他自己則要承受天道反噬。
所以秦笛只能靜靜的想:“有什么辦法,能讓眾多的中國人,活得更好一些呢?”
他心里很清楚,不管是提高識字率,還是提升工業基礎,都不是他能做到的。
解放后,中國參加抗美援朝,付出巨大的犧牲,才爭取到蘇聯提供的156個大項目,其中包括2個煉油廠,7個化工廠,7個鋼鐵聯合企業,11個有色冶煉企業,24個機器制造廠,25個采煤洗煤場,25個火力電站和水力發電站,還有輕工業、醫藥和43項軍工,雖然說有一些沒完成,但卻補上工業基礎的短板!
試想,這能是個人可以做到的嗎?
秦笛只能從醫藥行業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
而且,即便是醫藥行業,他也不能為所欲,比如說慈安外科醫院,只在大城市開了十家分院,沒有繼續開設更多的分院,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找不到合格的醫生。
所幸“慈安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已經開學了,一百個學生正在培訓著,等到明年還會再招收一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