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進入1929年,剛剛過完春節,秦笛便帶著晏雪和兩個手下,一個叫“孫勝”,一個叫“李辰”,前往焦山和小孤山。
焦山是一個江中小島,形如瓜子,位于鎮江附近,占地一千五百畝。
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小島。東漢時期的隱士焦光住在這里,因此后人叫它“焦山”。島上有個定慧寺,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就有描述“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見形勢,謂之山裹寺”。定慧寺是江南最早的寺廟之一,康熙南巡經過焦山,曾經給寺廟題了匾額。
秦笛在島上走了一圈,聆聽古剎梵音,看著古碑薈萃,古樹蔥蘢,鼻子里呼吸著誘人的靈氣,心中感覺不虛此行。
可惜在這座小島上,已經有不少的建筑了,寶墨軒,觀瀾閣,華嚴閣,別峰庵,百壽亭……除此之外,還有個廢棄的炮臺,留下了歷史的滄桑。
1842年,英軍侵入揚子江,七十多艘戰艦,對焦山炮臺發動攻擊,最終守島的1500名軍民全部壯烈捐軀!這又是一筆洋鬼子留下的血債!可惜到了后世太平的日子,一筆筆血債都被人忘記了。
秦笛費了一番心思,在炮臺的西側買了一片毀損的房屋,又讓手下孫勝去附近的鎮江,請了風景園林設計人員,在這里建造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準備將它取名為“向晚堂”。
他對晏雪說道:“等到建成以后,你可以來這里修煉。這座焦山的底下,聯通著長江水脈,跟你的水靈根相合。在這里修煉,可以加快進階的速度。”
晏雪十分歡喜,道:“這里的風景很美,可惜距離魔都有些遠。”
秦笛微微一笑:“才不過五百里,你趁著夜色趕過來,用不了兩三個小時。這怎么能叫遠呢?”
他將這件事交給孫勝去做,準備撒下大把的銀錢,半年內看見宅院建成。
隨后,他們又去了小孤山。
小孤山不是島,而是江中一座山,山上開鑿了狹窄的地盤,修建了亭臺樓閣,都被別人占了,除此之外,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秦笛在山上轉了好幾圈,發現要想在這里住下來,只能去“先月樓”租個房間。他不想租房間,感覺太憋屈了。
晏雪忽然道:“先生你看,東邊還有個小島,不知道那兒有沒有靈氣。”
秦笛放眼望去,發現小孤山向東五六里外,還有一座小島,地勢平坦,全被綠樹覆蓋了。
于是,他們雇了個小船,前去登島查看。
小島只有三十畝大小,高出水面丈許,沒有房屋瓦舍,也沒有人開墾田地,所幸這里的靈氣還很豐富。
秦笛忍不住暗暗點頭,吩咐李辰聘請工人,在島上蓋一座閣樓。
這一次,他準備借用母親的名字,給閣樓取名為“朱婉閣”。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有想法的。因為秦家資金充足,建樓不成問題。比較麻煩的是,如何才能長期占有閣樓?
現在是1929年,再過三十年,絕大多數房產都會收歸國有,秦家憑什么占據這座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