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秦笛深表遺憾,他在魔都有很多房產,全捐獻出去都沒問題,可是在焦山和小孤山這種靈氣豐富的地方,就不能保留一座房舍嗎?
他想試一試,能不能借助母親三次諾貝獎獲得者的名譽,將這座閣樓轉化為歷史遺跡,如此才有可能保留下來。否則歷史的車輪不斷滾動,會將所有的私心雜念化為烏有。
秦笛將建閣樓的事交給李辰處理,然后跟晏雪一起前往各地,巡視“慈安外科醫院”。
慈安外科醫院,總共有十家分院,分別坐落于長沙、武漢、重慶、金陵、徐州、濟南、杭州等地。
經過一年的建設,這些醫院都已經建成了,分別擁有兩百張病床,位于各大城市的中心,有獨立的樓房和停車場,周圍移植了蒼松翠柏,看上去堂皇大氣。
外科醫生還沒有完全到位,因為這年月,合格的醫生并不多。
手術已經開展了,哪怕只有兩三個醫生,也能讓醫院運轉起來。
因為軍閥混戰,再加上圍剿和反圍剿,受傷的軍人太多了。
普通的士兵沒機會來這里做手術,一則因為慈安醫院要收錢,它不是免費醫療;二則因為它坐落在城市中心,普通傷員沒法長途跋涉抵達這里。
能進來接受手術的人,七成是青白黨的軍官,兩成是各地軍閥,還有少量大赤黨人,偷偷的混進來。大赤軍缺醫少藥,很多手術都沒法做,不得不冒險前往正規的醫院。
秦笛要求各大分院,不去考究患者的來歷,不分青紅藍綠,只要繳納費用,統統一視同仁。而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醫生還可以出診,為患者提供方便。
他建立醫院的宗旨,是為了救助國人,所以收的費用并不高,能維持平衡就好了。
每到一處分院,他都跟院長詳談,詢問醫院還缺少什么。
好幾位院長都說,因為外科醫生不足,醫院沒辦法充分運轉,超過一半的床位空著,而外面來的病人連續不斷,有些人為了及時手術,不得不給醫生送禮。
對此,秦笛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好醫生需要慢慢培養,再急也不能濫竽充數。
因此,當他巡視一圈回到魔都的時候,便跟母親建議:“能不能擴大慈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規模,將第二屆招生的人數,從一百人增加到一百五十人?”
朱婉點頭同意了:“可以,這件事交給你來辦!”
學校規模的擴大,也面臨一堆麻煩事,不但要增加校舍,還要邀請更多的講師,專業老師并不容易找到。
秦笛忙了好些天,直到三月初,才將大部分事務搞定。
這其中,還得益于朱婉和秦菱身份的轉變。
朱婉成了中央研究院的“名譽院長”,秦菱掛名衛生部“副部長”,有了官方身份之后,更容易招到資質好的學生,也容易被各方勢力接受,從而減少學校運行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