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收了手,輕嘆道:“要想寫出好作品,還是要多出來采風。上一次,我在普陀山住了月余,心有所感,寫出一組詩,發表在詩刊上,受到好評。從那以后,我寫了不少文章,看似言辭激烈,其實細品下來,韻味不足,難以傳世。”
聽見這句話,秦笛很高興,贊道:“不錯,作為文學家,總要有流傳千古的好作品,才會被人記住。譬如徐志摩受人批判,有人說:‘我不喜歡他那樣的詩’。可徐志摩將青史留名,并不因為別人批判他,就變得泯然眾人矣。”
秦月沒有接口,因為涉及到左右之爭,沒辦法說誰對誰錯。批評他的人乃是大文豪。
隨后他們去了晴川閣和古琴臺。
晴川閣,始建于明代,坐落在長江北岸、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
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慶初年,位于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
杜蓉對著古琴臺感嘆:“可惜啊,時間過去太久,高山流水也失傳了!”
晏雪笑道:“沒有失傳!高山流水的琴曲還在!只不過現存的曲子,是否和當初一樣,那就不曉得了。”
秦笛微微一笑,道:“真正的《高山流水》,就裝在我的腦海里!”
這話說的沒錯,他當年在仙界拜師曠為師,跟對方學過《高山流水》、《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憑著“鳳凰仙琴”,不知道滅殺多仙人!可惜以他現在的功力,連一分威力也發揮不出來!
沒辦法,他雖然到了煉氣第九重,但距離成仙,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他不曉得,這輩子還能不能修成仙人,反正只要努力修煉,總歸有一絲希望。
秦月撇了撇嘴:“哥,你就吹牛吧。有本事,你倒是彈一曲,給我們聽聽!”
秦笛雙手一攤,笑道:“我手頭沒有琴,你讓我怎么彈?”
杜蘭忽然伸手一指:“先生,那邊有個漂亮的姑娘,邊上跟著個壯實少年,背上背著的好像是古琴。”
秦月轉頭去看,果然看見不遠處走來兩人,前頭是一位姑娘,大約十七八歲,圓臉細眉,臉型端莊,很有親和力,額前一縷秀發,腦后兩條小辮,身上穿的女學生裝,上面是藍色的斜襟夾襖,下身是黑色的裙子。
那姑娘身后,跟著一個少年,約有十五六歲,方臉短發,一字眉,雙目有神,神色憨厚,兩條手臂很粗壯,看上去很有力氣。他的背上背著個包袱,看長度和形狀似乎是一張古琴。
秦笛目光銳利,一眼看見,那少年穿著短衫,腰里鼓鼓囊囊,似乎別著家伙!
這兩位年輕人,敢這么走出來,顯然不是普通人。
那姑娘來到近前,看見一男四女,每個人都別具風采,尤其是最中間的晏雪,實在太出彩了!她忍不住多看了兩眼,心中感到詫異,暗道:“這是哪兒來的仙女?怎么這么漂亮?”
這時候,杜蘭忽然開口了:“敢問這位小哥,背上背的是古琴嗎?”
少年停下腳步,轉頭看了一圈,發現在場的只有一位男子,其余的都是女人,于是略微放了心。
走在前頭的姑娘笑道:“是啊,我聽說古琴臺乃是圣地,所以攜琴來這里彈一曲,一則祭奠古代的琴師,二則激發我的琴技。”
秦月笑道:“那我們要好好欣賞了,敢問姑娘貴姓?來自何方寶地?”
“我姓顧,來自四川。你們呢?”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我們來自沿海的魔都。我姓秦,名叫‘秦月’。”
秦月心思簡單,看對方順眼,便將自己的名字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