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故事,眾人都贊不絕口。
秦月道:“哥,這樣的好故事,可以寫成書,改編成電影了!”
秦笛微微一笑,道:“我懶得動筆。我可以用口說,你找個人來速記,然后再潤色一下,用你自己的名字發表。”
“干嘛用我的名字?”
“因為我不想做文學家,太容易招人惦記。”
秦月也不想要這種虛名,但她對故事本身感興趣,所以想了想,道:“這事兒好辦,也不用找外人了。上次我聽顧如梅講,她學過速記,善于聽音,一分鐘能記兩百個字。”
于是乎,自從之后,顧如梅除了練琴之外,又多了一個活兒。
半個月內,《書劍恩仇錄》速記下來,秦笛和晏雪就消失不見了。
秦月又費了一番心血,一個月后將書稿修改好,然后集結出版。
在書的前言里提到,這部是由一位名叫“金庸”的說書人口述,被顧如梅筆錄下來,經過秦月的修改,最后編撰成書,自始至終都沒提秦笛。
八月中旬,這書一出來,頓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人們都在傳言:“大詩人秦月改寫了!”
魔都有些“包打聽”,經過一番努力,找到在國立音樂院練琴的顧如梅,以及秦家二小姐秦月證實,但卻始終找不到說書人金庸。
于是,人們便將這本,歸在秦月頭上,顧如梅成了她的助手。
這樣一來,秦月的名聲更上一層樓,成了著名家和詩人。
顧如梅也意想不到的嶄露了頭角。
對此,秦月已經無所謂了,她以為反正是自家兄長講述的故事,又不是剽竊別人的東西。再者說,她此前剽竊的詩詞夠多了,也不在乎多一本,反正虱子多了不咬人。
顧如梅卻對秦月抱怨:“月兒姐,你害苦我了!我走在學校里,人家都追著我問,為啥我一個琴師,要幫大作家抄書?還問我金庸先生是誰?是不是杜撰的人物?就連院長蕭先生都把我叫過去,問我怎么認識你的!我這才知道,秦家在魔都如此有名,簡直要蓋過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了!”
秦月道:“秦家的名聲,主要是我娘和我姐在撐著,兩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一個是中央研究院名譽院長,一個是衛生部副部長,再加上著名的國泰藥業,慈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遍布全國的慈安外科醫院,以及我爹經營的‘秦氏糧行’,一直在低價銷售糧食,給秦家帶來很大的知名度。我一個小女子,因為寫了幾首詩,擁有一些浮華的虛名,算得了什么呢?”
顧如梅問:“月兒姐,你說我師傅是怎么回事?他一肚子的才華,為何不愿意展示呢?”
秦月搖搖頭:“你問我?我問誰去。他作為秦家的大少爺,家族財產的繼承人,走在魔都街頭,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他!他還經常出入舞廳,惹來數不清的女人,就像蝴蝶一樣,圍著他飛來飛去。可他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你說這事兒,是不是很古怪?”
提起這個,顧如梅禁不住偷偷竊笑,因為她到魔都之后,也聽說過類似的傳言,說秦家大少爺是天閹,還有人附上一句詩:“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秦家大少上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