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母親朱婉以及姐姐秦菱商量了一番,決定給此人部分署名權,但是專利依然歸秦家所有。
這一次,朱婉放棄在論文上署名,因為她是四次諾貝爾獎獲得者,如果再拿一次的話,搞不好會遭雷劈!
比較而言,秦菱只拿了三次大獎,還能再沖一回,因此由她擔當第一作者,張為申為第二作者。
秦笛給了張為申二十萬大洋作為獎勵,同時雙方簽下協議,秦家獨占專利權,免除日后潛在的糾紛。
張為申爽快地答應了,因為雙方本來就有協議,按規矩他連署名權都沒有。這樣偉大的發明,只要能署名,就會鯉魚躍龍門,變成聞名遐邇的大科學家。
隨后,秦笛親自撰寫了一篇長文:“土霉素的發現、藥理效應及分子結構。”
分子結構純粹是他憑記憶畫的,如果單靠秦菱和張為申,根本弄不出來。
張為申看了文章忍不住咋舌:“秦先生,您怎么知道土霉素的分子式是這樣?竟然有22個碳原子,24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和9個氧原子!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樣的結構靠譜嗎?”
秦笛笑道:“放心,文章出版以后,自然有別的科學家幫我們驗證。”
“這也太不嚴謹了!秦先生,能行嗎?”
“呵呵,科學需要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看,我在論文上寫了,僅僅是推測而已……”
不管怎樣,論文寄出去了,專利也開始緊鑼密鼓的申請。
秦笛已經不需要自己出馬了,只要給紐約的老約翰和私人律師發一封電報,自然會有人幫他處理好。
兩個月后,論文發表在《科學》雜志上,雖然在醫學界引起重視,但在社會上并沒有太大的凡響,畢竟它不是第一號抗生素,前頭已經有磺胺藥、青霉素和鏈霉素了。
不過,土霉素的發現給國泰藥業和常青藤藥業增添了新的動力,特別是后者,有希望躋身于美國著名的藥企。
不久,老約翰的兒子Archer發來電報,說全球十大藥業公司里,已有四家發來收購要約,其中強生公司愿意支付5800萬美元,用來全額收購常青藤藥業。
秦笛回電:“白日做夢!”將對方的請求斷然拒絕了。
除了磺胺藥和青霉素在世界各地有授權外,鏈霉素并沒有授權給別的公司,土霉素也不會有額外的授權,單靠這兩種藥物,常青藤藥業能賺得盆滿缽滿,躋身于世界頂尖的藥企之列。
先前兩年,常青藤藥業賺的錢,一部分被秦笛抽出來,投入“藍天食品”買糧食,然后送到秦氏糧行儲備起來,所以公司資本金算不上很豐厚。
要知道,擱到21世紀,每一種新藥的開發,都要耗資10億美元以上,而很多小公司就靠一種藥賣出了天價。至于說公司的并購,低于10億美元,那都是虧本買賣。
民國時期,美國已經有食品藥監局(FDA)了,但它對藥品的審批遠不如后來那樣嚴格,像鏈霉素和土霉素這種新藥,因為藥效非常顯著,很容易通過臨床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