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和晏雪來到昆明,看見秦月和她的兩個孩子,然后和王舒聊家常。
這幾年里,秦月一面在西南聯大擔任副教授,一面繼續創作詩歌、,面對日軍的轟炸,看到廣大學生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中,還在堅持不懈的學習,那種積極進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讓她的心里受到感動,順利的出版了幾本詩集,讓她“民國女詩人”的名頭更上一層龍。
王舒也創作了不少戲劇,成了民國著名的劇作家之一。
抗戰時期,昆明城突然間出現了那么多著名的學者、作家、詩人、教授,他們中有陳寅恪、馮友蘭、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錢穆、吳宓、劉文典、傅斯年、潘光旦……西南聯大在昆明延續了八年時間,在這八年時間里,昆明的教育史記、民主運動史記、文化發展史記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奇跡。
秦笛和晏雪在昆明住了三天,這期間,他們看到“打倒孔祥西”的學生運動,大街小巷中,兩千多學生激蕩著滿腔憂憤,高喊著反對**、堅決抗日的口號。
秦笛站在街頭,看著一排排學生走過,聆聽著他們的呼聲。
“黨國要員,不如孔賊的一條狗!”
“打倒以飛機運洋狗的孔祥西!”
“孔賊不死,貪污不止!”
“香港危急,飛機不救人,而運狼犬,孔祥西罪惡滔天!”
“打倒操縱物價的孔祥西!打倒操縱外匯的孔祥西!打倒發國難財的孔祥西……”
那么,這件事是怎么來的呢?
秦笛翻看了近日報紙,又回想歷史上有關的記錄,然后才將這件事大致搞明白。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向香港發動閃電式的進攻。
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不少民國要人,包括青白黨中央委員在內的軍政大員、銀行家、文化人,如宋孫夫人、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陳寅恪、陳濟棠等都寄居于此。為了避免這些人成為日軍俘虜,重慶國民政府應各方要求,加派航班,力爭在日軍占領之前將這些要人搶運到內地來。由于《大公報》社長胡霖(政之)也在香港,該社總編輯王蕓生向清先生的秘書陳布雷要求,得到蔣的同意,將胡列入搶救名單。
12月10日,從香港最后起飛的一架飛機到達重慶機場,《大公報》編輯部派人到機場迎接自己的社長,出人意料的是,不僅未見胡霖和其他要人的身影,相反,見到的卻是孔祥西的夫人、二女兒孔令偉、老媽子、大批箱籠和幾條洋狗。
次日,《新民報》日刊刊出采訪部主任浦熙修所寫現場報道,標題是:《佇候天外飛機來,喝牛奶的洋狗又增多七八頭》,在4條相關新聞中夾雜著兩行文字:
“近日來佇候于飛機場遙望飛機自天外飛來者大有人在,昨日王云五先生亦三次前迎,三次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