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西落的太陽,日夜更替,這不正是規則嗎?
在三天后,君不語站了起來,在他的心中,在嘗試一件從來就沒有嘗試過的事情。
功法?或許修煉其它的需要功法,但是大儒需要功法嗎?道德經本身就是精髓所在,需要更加的精簡嗎?
沒有必要,完全就沒有這一個必要,之前自己往著思維的死胡同去了,現在終于的想明白了,根本就沒有那么的必要。
所謂的言語,只不過是為了溝通天地間的規則,那么只要能夠溝通天地間的規則,又何須特別的功法呢?
這是一條特殊的道路,特殊就特殊在沒有規律可行,特殊就特殊在他隨心所欲,這和向往著自由的君不語,不想要束縛的君不語,是最為合適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君不語在念叨著道德經,感覺周身的氣息都在變化,這本身就是修煉的心法,四周圍的靈氣正在往著自己匯聚,在洗滌著自己的身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不語又嘗試念叨了一句,去溝通天地,而不是單純的在背誦。
果然的,能夠感覺到周圍的靈氣都非常的親近,在往著自己靠近,就像是看見了自己的家人一樣的親切。
何為家人,那不僅僅是最親密,最能夠信任的人,而且是不會背叛自己的,才為家人。
靈氣非常的親和,能夠感受到自身的脆弱,游走了一圈,有的融入到了君不語的身體,有的在改造、在幫助君不語洗筋伐脈,有的兜了一圈,發現君不語不需要靈氣了,就在外面徘徊等待。
沒有聚靈陣,整一個房間卻是充滿了靈氣。
沒有人去探查里面的情況,但是感受到靈氣涌入過去,小荷和龍雪兒都是放心的。
身體在洗滌著,君不語似乎發現,道德經應該屬于道家的道義,怎么可以用大儒的方式呈現呢?
不對,孔子曾經向老子求學,也就是說明,儒學的成分,也有道家的道義。
所以才能夠相互的借鑒?不會互相的排斥?
能夠得到天地的認可,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了,而且能夠互相的融合,這豈不是新的道路?還是這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君不語不清楚,這一條路是自己瞎走的,雖然有著一定的想法,更多的還是謹慎的探索,更多的還是未知。
而現在,竟然還成功了!
君不語能夠感覺到自身的體質,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但是體內似乎也沒有感受到半點兒的靈氣,而是融入了自己的身軀之中,這是在給自己打造一副最強大**嗎?
可是,大儒不是調動天地間靈氣的嗎?應該不是用來鍛體的吧?
君不語越來越迷茫了,但是現在自己所修煉的,還不想要對外透露,這將會是成為自己的底牌,哪怕是龍雪兒和小荷,也不打算親口的告訴,相信她們也會猜測的到。
沒有多想,君不語繼續的嘗試,不過還是先把道德經和大儒這一邊分開,先用道德經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