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微笑道:“徐景永,你素來有天才之稱,朝野皆知,今日便由你在一眾青年才俊中拋磚引玉,先行發言,你意下如何?”
徐景永連忙躬身道:“遵旨!”
他站直身體,卻沒有急著發言,而是問道:“殿下,微臣有一事要向殿下請旨。”
太子點頭道:“但說無妨!”
徐景永道:“微臣生怕所說之言太過驚世駭俗,故先向殿下請旨免臣大不敬之罪。”
太子哈哈大笑:“徐卿,你可真夠小心的,好,本宮在此宣布,今日之會,諸位才俊只管暢所欲言,即使是大逆不道之言,本宮也一律不究,不論何人均不得以今日會上之言問罪任何一位才俊。”
徐景永長身下拜道:“多謝太子殿下,微臣聽二位先生引經據典,征古通今,確實精彩絕倫,令微臣深感折服。
但是二位先生所爭辯的大多在倫理、朝制、秩序、律法,這些雖是一國一朝之基石,但對我大明而言,倫理、朝制、秩序、禮法縱然有所偏差,只需皇上施政之時,左右調整尺度,掌握寬嚴,則一切可迎刃而解。
所以,臣以為,大明朝確實有大危機,但危機并不在此。”
他這些話一說,底下立刻有人竊竊私語:“什么大危機啊?分明是危言聳聽,想引人注意。”
“是啊是啊,我大明自立國以來,嚴禁宦官專權、后宮干政,外戚勾連,皇上的英明直追堯舜禹湯,官員之清廉更是前所未有,民風之淳樸可謂路不拾遺,哪里來的什么大危機?什么天才啊,簡直胡說八道。”
太子輕輕咳了一聲,底下立時一片肅靜,太子道:“那徐卿以為,我大明朝有何大危機?”
徐景永道:“啟稟殿下,我大明自立國以來,內整吏治,外卻強敵,百姓安居樂業,四海之內,幾無閑田,丁戶日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民風淳樸,夜不閉戶。
然臣追思先朝,秦始皇時,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地,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抱怨;
漢武時,衛青霍云病追亡逐北,讓單于折箭,胡人授首,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而盛唐貞觀開元二世,四夷盡服、八方來朝,大唐之名揚于海外,聲望之隆,后世無可追及。
然而,殿下,今日我等回望長安、洛陽、阿房宮,或是青磚舊瓦,或是漫漫古道,或是殘垣斷壁,落日余暉之下,唯有黃花散落,不復當初。
典故有言:商亡于周、秦滅六國而亡于楚人、西漢亡于王莽之禍,東漢亡于十常侍之亂,大唐被漁陽鼙鼓所震,轉瞬之間便江河日下,藩鎮割據,湮沒于五代十國。
我等可以找到一堆理由說明先朝之亡,外戚擅專、后宮干政、宦官越權、地方割據,但歸而言之一句話,君權旁落,一旦君權旁落,即使舉朝皆是良臣能士,離敗亡亦不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