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北方蠻族的侵略性,便如同蝗蟲一般,乃是天性,無法改變。”
太子點頭道:“徐卿,你雖不出門,卻能知天下之事,本宮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精辟的對于北方蠻族的分析,很好,很好!
只不過,本宮聽說本方之地,廣袤無垠,即使走出數萬里,仍然沒有盡頭,歷代以來,中原不斷受北境威脅,也不斷試著北伐,但卻從來辦法可以消滅蠻族,愛卿可有良策?”
徐景永道:“殿下,要應對北境的威脅,先人早有良策,西漢后期以及盛唐時,中原極少遭受北境的威脅,而究其原因,是兩朝不斷北伐,慢慢壓垮北蠻的生存根基,直到將他們整個壓碎。
以漢武時為例,以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為代表,持續對北境用兵,雖然數次遠征敗少勝多,但是每一次遠征,匈奴便不得不讓自己的部族轉移,又集結軍隊進行圍剿,對整個部族來說,都是一場大混亂。
在這樣的過程中,部族的繁衍便被抑制,久而久之,部族便不斷委縮,等委縮到他們可以在任意的地方繁衍他們的人口時,就算逼著他們,他們也不愿意再南侵了。
所以,微臣以為,我朝該效法漢武和唐宗,持續對北元用兵,直到北元再也無力組織有效的力量入侵我大明為止。”
他的話音剛落,人群中卻有一個奶聲奶氣地小孩聲音道:“這個觀點我不同意,我大明乃是上國,更是仁義之國,自三皇五帝以來,累有圣人教化萬民,才讓中華之地不斷擴大。
北蠻雖然可惡,但是圣人有教無類,真要北境和平,當以仁義感化蠻夷,讓其與我漢人一樣學圣人之道,懂得禮義廉恥忠孝悌,懂得人與禽獸之別,到時候,蠻人仰慕我上國風范,自愿學我圣人之法,北境才能真正和平。”
太子奇道:“怎么有個小孩子?”
他四處尋找,方孝孺身后一眾人群散開,露出一個滿臉脹得通紅的小孩出來,他唇紅齒白,從身高來看,只過十歲左右的年齡。
方孝孺連忙站起來向太子請罪道:“此子乃是微臣的學生曹瑞,他年齡只有十歲,可是對于朱子之學已經彼有見解,所以微臣今日才帶他前來,沒想到他會亂發言論,還請殿下念其年幼,恕其無罪。”
太子哈哈大笑:“昔日甘羅十二為相,我大明卻有個十歲曹瑞已經能夠口出圣人之言,可見天佑我大明,很好很好,方老師,你教了一個好學生啊!”
方孝孺連忙示意曹瑞跪下,三呼千歲。
徐景永又道:“殿下,一山難容二虎,我大明與北元,更如同在黑暗森林中相遇的兩個饑腸轆轆的獵人,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最好的辦法,便是首先動手,讓對方徹底喪失抵抗能力,先發制人,后發者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