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得她不驚訝,這豐山,乃是大夏公卿,皇室貴族死后第一墓葬之地,光是葬在此地的大夏皇帝都有八位,王爺有三十六位,至于公卿爵爺等,更是不計其數。
大夏立國八百年,其中至少有八成顯耀之人在死后葬在豐山。
而現在,矩子卻是告訴秦旸和弦主,上代矩子就葬在豐山!
這算什么?死后也要打入敵人內部核心嗎?
大夏八百年天潢貴胄、公卿貴族所葬之地,葬進了一個反賊。
“父親不會喜歡這地方的。”弦主看著豐山之上那一座座墳陵,道。
墨家矩子的確不會喜歡這種地方,因為墨家向來代表的是底層人的利益,和這些王侯將相搭不上邊。
“吾知道,”矩子的話語少見的有了一絲波動,“但是,老師的家族祖墳便在此地。你應當不知道的吧,老師的墨姓是入墨家后改的,他真正的姓氏,是‘蕭’。”
矩子帶著秦旸和弦主上了豐山,七彎八拐,走到了一處頗為偏僻的地界。
相較于其他地方的風景秀麗,這處地界雜草叢生,只有一座座墓碑靜靜地佇立。
秦旸撥開一座墓碑前的雜草,果見墓碑上所刻之姓名,乃是“蕭”姓。
顯考蕭公諱遠山縣侯之墓。
“姓蕭的縣侯······”秦旸揣測道,“六十年前因禁佛之事而被牽連的靖遠侯蕭家?”
要說近幾十年來,最為有名,下場也最為慘淡的王侯,便是六十年前的靖遠侯了。
靖遠侯當年力阻元豐帝禁佛,認為禁佛事關重大,不可一言而決,強行推動,否則恐有損國力。
但當時大夏正值如日中天之際,元豐帝又是剛愎自用的性子,認為區區禁佛,又如何能讓大夏受損。
然后,元豐帝就涼了。
在元豐帝涼之前,他還下令去了靖遠侯的爵位,并且將蕭家誅三族,連祖墳都要給挖了。
好在當初有朝臣冒死進諫,加之元豐帝涼的太快,讓蕭家的祖墳得以保全。但蕭家三族,卻是難以保住了。
除卻靖遠侯長子被及時趕到的九源和尚救走之外,就只有他二弟幼子被人以貍貓換太子的手法救出。
那幼子,便是后來的墨家上代矩子。
“靖遠侯長子蕭無心被九源和尚救走之后,便不知所蹤。直到天南道南明山出現九源和尚的遺骨,吾才知其已然身死。那蕭無心隨九源和尚一同失蹤,想來也是遭遇不測了。”
矩子一邊說著,一邊走到一座墓碑前,坐下道:“老師,我來看你了。”
在他身后不遠處,還有一座墓碑,上面刻著蕭無心之名,想來便是那靖遠侯長子的衣冠冢。
看那墓碑略新,也許便是矩子在去年才為其立的。
畢竟是老師家的親人,為他立一塊碑也算是對老師的一片心意。
不過,秦旸卻是看著那塊墓碑,眼神閃爍不定,“蕭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