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這種賽道記住了,提前把車頭擺過去出彎。”
就在林向北思考該如何應對的時候,老酒鬼的聲音冷不丁從旁邊冒了出來。
“提前擺車頭,那不是降低過彎速度?”
林向北能理解這樣操作的意義,因為雪地賽車最大的問題就是輪胎抓地力,如果在彎道里面失去了抓地力,就意味著你打方向盤轉向是沒用的。
想要緩解這種問題,那就是提前轉向把車頭給擺過去,就算進入彎道之后打滑失控,至少已經完成了轉向,這樣只要恢復一點抓地力,就能補油出彎。
但是這種操作方式,就意味著過彎速度會變慢,而且是變很慢!
因為看過汽車賽事的觀眾都知道,想要做到最快過彎,就是盡量延遲剎車點保持高車速。現在做的不止是提前剎車那么簡單,甚至就連車頭都提前轉好,這對于過彎速度影響很大很大。
“慢總比撞好。”
老酒鬼冷淡的回了一句,無論林向北表現的操控技術多么厲害華麗,但他始終有著新人常識上的弊端。
這就是為什么,ROC國家杯上,那些第一次接觸林向北的車手,都想著這小子是不是偽造賽事履歷,這種操控技巧怎么可能是拉力新人。
而老酒鬼曾經也無比懷疑過這個問題,只是邏輯上說不通林向北操控技術怎么來的。但是隨著時間接觸越久,林向北確實在拉力賽事上,展現出新人的本質,相反他之前心里面的那種疑惑,反倒是減輕了不少。
新人跑這種賽道,首先考慮的是怎么更快,而老牌拉力車手首先不會考慮速度,而是想著如何做到減少失誤!
雖然拉力賽的分站賽道用時差距,不會像場地賽單圈那樣,只有毫秒之差。但是數百公里跑下來,冠亞軍用時大多數都只在5秒以內,就算放大到前五范圍,也能維持在二三十秒左右。
要知道兩到三天的賽程,跑數百公里賽段彎道,平均分攤到幾秒差距里面,速度差距真的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
相反你只要出現一個小失誤,比如沖出賽道要推車回來,浪費的時間將遠遠超過幾秒差距。
林向北太過于重視速度,相反卻忽視了拉力賽中很重要的穩定性跟失誤率,這點簡直就是新人的通病!
聽完老酒鬼這句話,林向北突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因為之前跑方程式賽車,壓根就不會有這種慢比撞好的說法。
因為方程式賽車只要你撞了,哪怕只是損壞了一點氣動套件,基本上都可以決定你與這場比賽勝利無緣。所以方程式車手,壓根就沒有失誤率這種說法,只有更快的速度!
但是拉力賽車不同,你過彎速度慢一點,甚至是一些小失誤都可以接受的。哪怕就是賽車外殼、前后保險杠這種部位損壞,只要“膠帶**”能湊合粘起來,都不會像F1賽車那樣嚴重影響氣動平衡,最終決定車手勝負成績。
所以拉力賽車,不需要追求每個彎道的極致速度跟走線,只要保證正常比賽下來的完整性跟穩定性,那么依然有穩定冠軍的可能。
林向北之前所有的拉力賽練習,甚至是包括港島短道以及ROC國家杯兩場比賽,本質上都是類場地模式,而不是真正數百公里長距離拉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