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給增援部隊回電報,讓他們自行突圍,回撤石門!”
報務員領命離開不到五分鐘,之前來過一次的報務員再次出現在作戰室門口,神色比剛才更加緊張。
看到司令官就一臉凝重報告:“司令官閣下,我們沒法兒聯系上井陘縣城,電話和無線電都用上了,無論我們如何呼叫他們都沒有任何回應!”
“給井陘縣城派了增援部隊的幾個據點和縣城報告:增援部隊沒有裝備電臺,沒法兒立刻通知他們撤退,只能派傳令兵騎馬去聯系!”
“完了!”剛剛站起來的司令官再次癱坐在椅子上:“敵人胃口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大,肯定有好多增援部隊已經被盯上,等傳令兵趕過去什么都晚了!”
“參謀長你馬上通知航空兵做好出擊準備,天一亮就派飛機增援井陘煤礦和井陘縣城,協助搜尋我們增援井陘縣城的所有部隊。”
“如果煤礦和縣城還沒有陷落,務必掩護當地駐軍打退敵人進攻!”
“如果煤礦和縣城已經陷落,立刻轟炸兩個地方,我要讓敵人在這兩個地方繳獲不到一點兒東西!”
井陘縣城派出的第二波增援部隊出發后,城內剩下的小鬼子瞬間銳減到一千人以內。但這些鬼子并沒有意識到救國軍的下一個目標會是他們,于是,留守部隊中的大部分鬼子仍然躲在營房內呼呼大睡,導致井陘縣城每一面城墻都只駐守了一個步兵小隊和一個連的偽軍。
井陘縣城雖然不大,每一面城墻仍然有一千多米長。
一百多人的駐軍還要分出不少人進行巡邏,再減掉提供火力掩護的機槍手和擲彈筒兵,剩下的日偽軍只能湊齊二十個三人組哨位,平均七八十米才能布置一個。
在偵查分隊眼里,滲透這樣的封鎖線非常輕松,沒有一點兒壓力。
借助鉤爪,幾十個隊員只用半小時就從哨兵的視野死角翻越城墻,進入縣城。
裝甲營突襲增援部隊的戰斗打響之前,偵查分隊一直按兵不動,防止日軍意識到救國軍想要圍點打援,臨時撤回增援部隊。
突襲戰一打響,他們就動了起來。
兵分三路,有人突襲指揮部,有人突襲軍火庫,有人突襲糧庫。
井陘縣城遭到攻擊后,因為留守部隊嚴重不足,為了撐到增援部隊趕過來,留守井陘的旅團參謀長把城內能用的部隊全部送上城頭。
旅團指揮部應該算是井陘城內最重要的軍事重地,但為了增援城頭,偌大的指揮部竟然只留了一個作戰分隊保護。
之前的軍火庫和糧庫都有一百多個日偽軍駐守,如今的防御兵力也銳減到一個作戰分隊。
偵查分隊的單兵作戰能力本來就比鬼子強,裝備也好,躲在暗處突然發動攻擊。同等兵力的情況下,絕對可以完勝小鬼子。
突襲開始后,他們幾乎沒有碰到強有力的阻礙,很輕松拿下三個目標。
司令部給井陘縣城發電報時,井陘城內的日軍旅團指揮部已經落到王鐵山手里。
救國軍前敵指揮部,通訊排副排長鄧景華非常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