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元粒體能夠離開我的身體而存在,那問題早就解決了。”艾瑞克斯也很無奈。他認為元粒體一定有辦法離開身體存在,“法寶”就是這種能力存在的明證;他認為元粒體產生的能量也可以直接用于身體,不然師父那不可思議的速度和力量是從什么地方來的?
可是他現在沒有師父的指導,元粒體的使用方法只能靠自己摸索。習慣了從星艦資料庫里直接得到全部資料,肯定會不適應完全盲目猜測的方式。不過這種立下假設然后通過研究來實現的路徑才是正常的科學方法,而科學從來就是一門需要下苦力、下死力,甚至需要下笨力的工作。
“能量濾鏡只有一個,也就是充能和探測不能同時完成——但只有殺手恒星出現時這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問題。只要不開護盾,只要我制造出的碳基太陽能板效率足夠好,維持飛行狀態沒有太大難度。”
有了計劃,艾瑞克斯就抓緊時間行動起來。靠近河邊,給了他補充食物和水的便利,現在又加上可以補充氘。在地球上,一升水中提取出來的氘進行核聚變,足以產生300升汽油燃燒的能量,這樣的能量效率足以支撐以化學能為主的提煉和形態改變操作。
只要有基礎的化學知識,就可以知道身邊都有哪些元素。巖石、泥土、空氣、水,再加上隱藏在水底的生物,它們為艾瑞克斯提供了絕大多數低原子數物質。在大氣層中亞音速飛行并不需要太高的結構強度,真要超音速或者亞光速那靠的是護盾,同樣不是結構強度,所以艾瑞克斯準備用這些元素制造骨質和塑料的飛行器。
在水底與河邊往返,里面的魚算是遭了殃。自然進化的水生生物在機動性方面沒法和帶有基本力推進器的復合進化人相比,它們的武器和防御在算力棍面前也沒有抵抗能力。腦控體的算力結合視野觸屏,艾瑞克斯在水下的觀察能力比這里的生物都要好,擬態偽裝也逃不出他的眼睛。除了算力棍只有一個而不是三個尖端,除了艾瑞克斯沒有赤身游泳的習慣,其他方面他都和“海王”差不了多少。
魚骨和石頭在元粒體的改造下變成了更堅硬的支撐框架,有機分子的碳氫氧則被艾瑞克斯轉化成特定的高分子材料,成為小筋斗云的配件。原本的鈦合金三角翼也從粗加工轉向精細,重心、升力、阻力……即便沒有風洞實際吹一吹,艾瑞克斯也可以從無數大氣層內飛行器的設計上找到普遍規律加以運用。
他現在就是一個單人作坊。雖然缺乏大規模生產能力,雖然產品種類受材料缺乏的限制,但在制造和加工能力方面卻是宇宙頂尖的。這里沒有叮叮當當敲擊的聲音,只有手持原料在零件上摩擦的嘎嘎聲。
每一次摩擦,都能將一部分材料“磨”出來;每一次摩擦,都等同于3D打印頭的一次移動。元粒體一層層進行打印,將艾瑞克斯的設計圖變成現實。由于從外界無法看到元粒體的工作場面,所以直接看艾瑞克斯的工作就像是在看魔法一樣。
單調的摩擦聲在耳邊回蕩,風中傳來動物互相呼喊的叫喚,但這并非是艾瑞克斯唯一聽到的聲音。自異星協會的飛船進入天土之后,艾瑞克斯就啟動通訊中樞,一直在監聽周圍的通訊。一開始,這些星艦互相之間什么也不說,應該是在悶著頭自顧自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