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在艦橋接上魚龍號,艾瑞克斯就能用魚龍的眼睛感知周圍。他們深入地下,周圍已經全都是熔巖。依靠模塊化機器人穩固洞壁,魚龍也不斷釋放出極低溫的冷氣,這才確保了挖掘洞的穩定性。即便這樣,時不時還會有熔巖從墻壁的縫隙里滴下,然后就有模塊機器人去修補墻壁。
僅靠材料性能已經無法支撐這個隧洞,得需要護盾才行。模塊化的墻壁上多了一些白色的蛛網裝置,那些就是工程護盾發生器。它們非常擅長應對持續而沉重的壓力,對冷熱的容忍度也非常高。通過分散壓力以及主動熱平衡,建成這些護盾的區域肯定要更安全一些。
身后不用擔心,重點在前方。隨著魚龍的挖掘,深埋在巖漿下的東西逐漸露出端倪。在掃描雷達上,這是個五百米長、一百米寬、足有三十米厚度的大塊頭,但這只是一層殼。埋在下面的東西是山河社稷號的尾艙,也就是推進器的一部分,而且具有完整的能量、控制和工作系統。雖然從星艦上分離,但是它本身的力場約束護盾仍在生效,這才支撐起一個橢球型的屏障,擋住了后來息壤球的破壞,被包裹到巖漿里也安然無恙。層層疊疊的巖漿最終冷卻下來成了硬殼,也就是魚龍面前的這個東西。
先構造穩定的洞壁結構,不再有巖漿的威脅,魚龍才繼續用礦炮進行切割。挖開“蛋殼”,一層散發著熒光的慣性約束護盾如同雞蛋的膜一樣保護著里面的設備。
已經太久了,而且沒有維護,再好的設備也會降低效率。在山河社稷號的施工標準里,各種保護設備的護盾就像防水漆一樣便宜而普遍,足夠隔絕自然環境對零件的侵蝕,這也是星艦以及能夠保持三億年的原因。但這種保護不是沒來由的,需要一個工作良好的能量來源。就算沒有自然界的傷害,持續的工作也會在內部產生磨損。眼前的護盾就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只需要礦炮輕輕一切,它就會像糖玻璃一樣變成碎片。
那種事情可不能發生。這里還是地下,壓力巨大,而且只有洞穴上空沒有熔巖,其他地方可沒這么安全。所以艾瑞克斯讓魚龍對這層護盾進行分析,搞清楚它現在的頻率、功率和慣性特征,然后就可以生成同樣的護盾與它融合。這就像兩個氣泡合并成一個,原先的氣泡還在,而后面氣泡內的東西就可以進入前一個氣泡內部。
在把下面的動力和引擎艙拿出來之前,首先要修好它。魚龍號小心翼翼趴在“蛋殼”上,布滿感應器的胡須在蛋膜上輕輕掃過,就是不捅破它。一般來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任何不具備自我變頻能力的護盾都能被突破,算力高的還可以進一步縮短時間。原本這種護盾的數據就都在星艦的技術資料中,現在要衡量的是時間對它的影響,需要的算力就更少了。
過了一會兒,魚龍張開嘴巴,ZTFD在下顎的前面制造了一臺同樣功能的護盾發生器,用探測出的數據生成同樣的護盾。兩個護盾慢慢靠近,然后如同氣泡一樣連接起來。從龍嘴到下方設備遺跡的通道就建立了。
三億年的陳舊空氣涌了上來,被魚龍堅決擋住。下面的遺跡本身是一個空腔,長久以來在地殼的作用下積累了很大壓力。如果任由空氣宣泄而帶走壓力,對蛋殼的結構穩定性也不是什么好事。現在,壓力繼續保持原先的模樣,反正對兵馬俑機器人可以承受這樣的工作環境。它們從龍嘴出發,進入蛋殼內部。與此同時,用來加固洞壁的工程變形模塊也繼續擴張,開始加固蛋殼,為撤掉護盾取走設備進行工程上的準備。